题灵峰寺补梅庵 其二

昔闻市朝隐,今见丘山性。
循隙遵荒途,服御迫从政。
高怀缅前修,倞志崇逸行。
灵峰何年辟,山寺弥幽夐。
故老厌喧嚣,颇言寄觞咏。
风雪满天地,不踏孤山径。
寒葩岂终荣,根枯随岁竟。
三椽写新构,百树复前盛。
障岩修竹密,凿土方池净。
惬心在寓目,苍翠深相映。
栖止爱长夏,非必悦冬令。
沈冥契妙理,世缘绝将迎。
幽籁发清虚,知情信予圣。

诗意解析(由AI总结)

这首诗描绘了诗人探访灵峰寺补梅庵的所见所感,通过对比古今隐逸生活的变化,表达了对清净自然的向往和对世俗喧嚣的厌倦。

诗的开头提到,过去人们常说隐士藏在市井中,如今却看到真正的隐逸精神存在于山林之间。诗人沿着荒僻小路前行,感叹自己为官场事务所束缚,无法像古人那样追求高洁的志向和洒脱的生活。

接着描写灵峰寺的幽静景致:不知何时开辟的山寺远离尘嚣,连当地老人都不愿忍受喧闹,选择在此饮酒赋诗。风雪漫天时,这里比孤山(暗指林逋隐居处)还要清净。诗人看到梅花虽终会凋零,但根基仍在,暗示隐逸精神永存。

后段聚焦补梅庵的新貌:新建的三间屋舍旁补种了百株梅树,茂密的竹林环绕山岩,新挖的方池清澈见底。青翠的景色令人心旷神怡,尤其适合夏日栖居,不必非要等到赏梅的冬季。最后诗人感悟:这种深居简出的生活暗合天道,断绝世俗往来后,在清幽的自然中才能真正领悟人生真谛。

全诗通过空间对比(市朝vs丘山)、时间对比(昔闻vs今见)、景物对比(风雪vs苍翠),层层递进地展现了诗人对隐逸生活的向往。最打动人的是"惬心在寓目"这句——真正的快乐,就藏在眼前这片青翠相映的自然景色中。

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