高阳台 访吴敬梓元武阁读书处遗址
涨绿浸桥,霜红坠叶,背城一径幽深。
葱郁林峦,野溪映带遥岑。
振衣未觉年芳晚,纵啸歌、携侣登临。
念伊人、宛在蒹葭,秋水盈盈。
当年轩冕泥涂意,任奴逃鬻宅,客至赊樽。
老去扬州,春风词笔难禁。
长留稗说传天地,恣笑骂、鬼泣神惊。
倘能知、换了人间,垒块应平。
葱郁林峦,野溪映带遥岑。
振衣未觉年芳晚,纵啸歌、携侣登临。
念伊人、宛在蒹葭,秋水盈盈。
当年轩冕泥涂意,任奴逃鬻宅,客至赊樽。
老去扬州,春风词笔难禁。
长留稗说传天地,恣笑骂、鬼泣神惊。
倘能知、换了人间,垒块应平。
诗意解析(由AI总结)
这首词描写的是作者探访清代小说家吴敬梓故居遗址时的所见所感。全词通过今昔对比,既展现了眼前景色的清幽,又表达了对这位文学巨匠的追思与敬仰。
上片写景:开篇用"涨绿""霜红"等色彩鲜明的词语,勾勒出秋日里溪水漫桥、红叶飘落的静谧画面。沿着幽深小径,能看到远处郁郁葱葱的山林和蜿蜒的野溪,这些景物共同构成了一幅远离尘嚣的山水画卷。作者与友人登高远眺,衣襟随风飘动,不禁联想到《诗经》中"蒹葭苍苍,白露为霜"的意境,仿佛吴敬梓的身影就隐现在这秋水长天之间。
下片怀人:转而追忆吴敬梓的生平气节。这位《儒林外史》的作者曾放弃功名富贵,甘愿过清贫生活,甚至变卖家产、赊酒待客。晚年流落扬州,却依然保持着旺盛的创作热情。他的小说以犀利的笔触揭露社会黑暗,让鬼神都为之震动。结尾处作者设想:倘若吴敬梓知道如今换了人间,想必胸中的郁结不平也能释然了吧。
全词巧妙地将自然景观与人文情怀融为一体,通过"秋水伊人"的意象,把对先贤的追慕之情表达得含蓄而深沉。最后"换了人间"的感慨,既是对吴敬梓的告慰,也暗含对新时代的期许。