道傍榆柳树皮饥民取食殆尽感而赋之 其二

皮尽心伤生趣穷,疏条犹自舞长风。
恰如残喘支征缮,未敢嗷嗷告杼空。

诗意解析(由AI总结)

这首诗描绘了一幅饥荒时期的悲惨画面:路边的榆树柳树被剥光了树皮(饥民靠吃树皮求生),树木奄奄一息却仍在风中摇晃。诗人用树比喻灾民——就像这些树一样,百姓被剥削到极限("皮尽"指树皮被剥光,暗指民力耗尽),内心痛苦却还要强撑("残喘支征缮"指勉强支撑赋税劳役),即使活不下去也不敢大声哭诉("未敢嗷嗷"指不敢公开诉苦)。

最打动人的是"疏条犹自舞长风"这句:光秃秃的树枝在风中摇晃,看似在跳舞,实际是垂死挣扎。这种用美丽画面反衬残酷现实的手法,比直接写"树要死了"更有冲击力。就像现在的电影用阳光明媚的场景讲悲剧故事,反而更让人揪心。

全诗短短28个字,既写了树,又写了人;既看到表面现象(树枝摇晃),又看透本质(百姓不敢反抗);既有对苦难的写实,又有对统治者的暗讽("征缮"指苛捐杂税)。这种以小见大、言简意深的表现方式,正是古典诗词的魅力所在。

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