燕山亭 和韵寄庆育审音
驻日挥戈,填海障澜,此举真成孤注。
遥怆阵云,近踏芳塍,多少伟男髫女。
兴尽归来,却连日、尖风疏雨。
良苦。
怕艳紫嫣红,落英朝暮。
闻道兵里饥荒,且取啖花根,悄然无语。
天转地回,毂击肩摩,重过旧销魂处。
绚烂春光,总渐被、绿阴催去。
何据。
天正怨比人难做。
遥怆阵云,近踏芳塍,多少伟男髫女。
兴尽归来,却连日、尖风疏雨。
良苦。
怕艳紫嫣红,落英朝暮。
闻道兵里饥荒,且取啖花根,悄然无语。
天转地回,毂击肩摩,重过旧销魂处。
绚烂春光,总渐被、绿阴催去。
何据。
天正怨比人难做。
诗意解析(由AI总结)
这首词以战争为背景,通过今昔对比展现人生的无奈与苍凉。
上阕开篇用"挥戈驻日""填海障澜"两个神话典故,暗喻主人公曾怀揣宏大抱负孤注一掷。接着用"阵云"与"芳塍"的对比,展现从战场到田园的转变,暗示理想与现实的落差。"尖风疏雨"的天气和"落英朝暮"的担忧,烘托出失意惆怅的心境。
下阕笔锋一转,用"兵里饥荒"的现实困境,带出啃食花根的凄惨场景。"天转地回"后看似繁华的"毂击肩摩",实则是物是人非的伤感。最后以"春光被绿阴催去"的自然规律,道出"天意难测人更苦"的深刻感悟。
全词最动人处在于: 1. 用神话开篇与现实结局形成强烈反差,凸显理想幻灭 2. "啃花根"的细节描写极具冲击力,胜过千言万语 3. 结尾将个人命运与天地规律相联系,升华了主题 4. 通篇不直接抒情,却通过意象传递出深沉的家国之忧
这种将宏大历史背景与个人细腻感受相结合的写法,既展现了时代风貌,又传递出超越时空的人生感悟,正是古典诗词的永恒魅力所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