如梦令·谁伴明窗独坐

谁伴明窗独坐。和我影儿两个。灯烬欲眠时,影也把人抛躲。无那。无那。好个恓惶的我。

译文及注释

谁伴明窗独坐,和我影儿两个。灯烬(jìn)欲眠时,影也把人抛躲。无那,无那,好个恓(xī)(huáng)的我。
谁能陪我在月下独坐窗边呢?只有我的影子与我相伴。灯灭准备睡觉时,那影子也抛弃我躲开了去。无奈啊,无奈!好一个惶恐不安的我。
烬:熄灭。无那:无奈,无可奈何。恓惶:心神不安的样子。

译文及注释

译文
谁能陪我在月下独坐窗边呢?只有我的影子与我相伴。灯灭准备睡觉时,那影子也抛弃我躲开了去。无奈啊,无奈!好一个惶恐不安的我。

注释
烬:熄灭。
无那:无奈,无可奈何。
恓惶:心神不安的样子。

赏析

这首词抒写了他的恓惶情绪中对时代苦闷的色彩,有一种爱国情怀包含在里面。

李白《月下独酌》中有一首也写作者的孤独,全诗是:“花间一壶酒,独酌无相亲。举杯邀明月,对影成三人。月既不解饮,影徒随我身。暂伴月将影,行乐须及春。我歌月徘徊,我舞影零乱。醒时同交欢,醉后各分散。永结无情游,相期邈云汉。”作者、影子、月亮在一起,又歌、又舞、又饮,颇有一点热闹气氛。向滈此词写灯、影、人相伴,大半是受了李诗的影响,但两者的情调却是不一样的。李白遇上的是唐帝国最强烈的时,他的个性既旷达不羁又积极向上,因而他的诗总是进取的,活泼的。向滈则不然,生活在那个令人空闷的时代里,加上自己又长年同亲人隔绝,所以他不可能象李白那样即使在孤独之中也充满着希望与活力。比如在这首词中就只有“灯”、“我”和“影儿”,无月,无酒,自然也无歌,无舞。同样是写孤独,但向滈笔下却处处是绝望的影子。

这首词构思新颖,作者把“影儿”写入作品,用以反衬自己的孤独与寂寞的心情,这既避免了纯说愁苦的单调,又使词篇更具形象性,大大增强了艺术效果。词篇用“谁伴”二字开头,一上来就突出了作者在窗前灯下为孤独而久久苦恼的情态,由“谁”字发问,便把读者引向对形象搜索与寻求。果然在问了千万声“谁伴”之后,作者终于发现了只有“影儿”相伴。虽有“影儿”相伴。

可是,就是这无言的、难以发现的影儿,况且也并不能“伴”得持久:“灯烬欲眠时,影也把人抛躲。”找到影儿作伴,为的是给自己寻求安慰,谁料灯灭后连“影儿”不复存在了,加倍衬出了自己的孤单,于是便喊出:“无那,无那,好个栖惶的我”(无那,即无奈的意思)。影儿的恰妙运用,使抽象的愁思更为具体,行文也更生动。与晏几道《阮郎归》词中“梦魂纵有也成虚,那堪和梦无”之句,可以先后媲美。

自然,这阕词的新颖构思,还可以从结构的安排上看出来。词作从独坐开始,用唯影相伴表现作者的孤单,这可以算是诗文中的佳境。接着说“影儿把人抛躲”,则将旧境翻新,感情也被深化到了顶点。

羁旅当然是愁苦、寂寥的。不过向滈的孤独似乎在离家别亲之外,还有更深刻的社会原因。向滈出生时正当南宋初期,正是民族矛盾、阶级矛盾都十分尖锐的时候。小朝廷采承妥协退让的国策;广大人民的民族自尊心因受到创伤而更加强烈,因而,要求驱逐金、收复失地的呼声高涨。为了给投降路线扫平障碍,统治阶级于是大规模地镇压抗战活动。在这种情况下,那时的有识之士一方面眼看国力日衰,痛感空有报国之志而无能为力,另一方面又为个人渺茫的前途所烦愁,因此多半处在矛盾与伤感之中。向滈在一首《临江仙》中说:“治国无谋归去好,衡门犹可栖迟”,透露的正是爱国被冷落后的凄凉心情。据此,这阕《如梦令》抒写的恓惶情绪中也应包含有对时代苦闷的色彩。

诗意解析(由AI总结)

这是一首充满情感与意境的词作,通过描绘一个人深夜在明亮窗户旁的孤独情景,展现了内心的惆怅与迷茫。

首先,全词的氛围就给人一种深夜寂静、孤独的感觉。作者选择了一个非常独特的场景——明窗独坐,仿佛整个世界都沉睡在夜色之中,只有作者一个人在这明亮的窗户旁坐着。这样的场景设定,使得作者内心的孤独感被放大,同时也让读者能够感受到这种孤独。

然后,作者用“和我影儿两个”来形容自己并不孤单,还有影子陪伴。但是到了灯烬欲眠时,影子也开始“把人抛躲”,这里用了拟人的手法,使得影子都有了情感与动作。这也暗示了作者内心的孤独感并没有因为影子的陪伴而减少,反而更加惆怅。

接下来,“无那”一词重复两次,表达了作者无法排遣的无奈和苦闷。最后,“好个恓惶的我”直接展现了作者内心的迷茫和不安。

整首词用简单易懂的语言,描绘了一个深夜独坐的孤独情景,并通过情景的设定、语言的运用以及情感的表达,展现了作者内心的惆怅、迷茫和无奈。这种情感是普遍存在的,每个人都会有孤独的时候,但这首词将这种情感表达得如此深刻和动人,使得读者能够从中感受到作者的情感,同时也产生共鸣。

总的来说,这首词通过简单的语言和生动的描绘,展现了深夜独坐的孤独情景和作者内心的情感,用词简练而富有意境,让人回味无穷。

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