西陵逢杨五

一番秋色落蘼芜,莲子香残更技蒲。
击楫似邀桃叶渡,看花空忆莫愁湖。
凄凉古堞悲遗事,寂寞荒园问旧垆。
怪杀钱塘城外柳,夜来栖尽白门乌。

诗意解析(由AI总结)

这首诗描绘了一幅秋日萧瑟的图景,通过细腻的景物描写和情感抒发,表达了诗人对往事的怀念和现实的凄凉感受。

首联“一番秋色落蘼芜,莲子香残更技蒲”以秋景开篇,蘼芜(一种香草)凋零、莲子香气消散,蒲草也显得衰败,这些意象共同营造出秋天的寂寥氛围。诗人用“一番”强调季节变化的突然,让人感受到时光流逝的无情。

颔联“击楫似邀桃叶渡,看花空忆莫愁湖”转入回忆。诗人划船时仿佛听到桃叶渡(古渡口名,与爱情故事相关)的呼唤,看花时又想起莫愁湖(南京名胜,象征美好回忆)。这里的“似邀”和“空忆”形成对比,现实与回忆交织,美好却不可复得,透露出淡淡的哀愁。

颈联“凄凉古堞悲遗事,寂寞荒园问旧垆”进一步深化情感。古老的城墙(古堞)见证过许多往事,如今只剩凄凉;荒废的园子里,诗人向旧日的酒垆(酒肆)追问过往。“悲”和“问”直接点出诗人的感伤与困惑,历史与个人记忆在此重叠。

尾联“怪杀钱塘城外柳,夜来栖尽白门乌”以柳树和乌鸦收束全诗。钱塘城外的柳树(“怪杀”意为“奇怪的是”)本应充满生机,如今却成了乌鸦(白门乌,象征衰败)的栖息地。这一反常景象强化了全诗的荒凉基调,暗示繁华消逝、物是人非。

全诗以秋景起兴,通过渡口、湖泊、城墙、酒垆等意象,将自然景物与人文历史结合,层层递进地表达了诗人对逝去美好的追忆和现实孤寂的感慨。语言清新自然,情感真挚,让读者能直观感受到秋日的萧瑟与诗人内心的苍凉。

潘之恒

潘之恒(约1536—1621)字景升,号鸾啸生,冰华生,安徽歙县、岩寺人,侨寓金陵(今江苏南京)。嘉靖间官至中书舍人。明代戏曲评论家、诗人。明嘉靖年间,官至中书舍人,得汪道昆保荐,入“白榆社”。与汤显祖、沈璟等剧作家交好。曾从事《盛明杂剧》的编校工作。撰有《叙曲》、《吴剧》、《曲派》等剧评,均收入《亘史》、《鸾啸小品》两集中,撰有诗集《涉江集》。晚年,与黄山结下不解之缘,在黄山汤泉附近建“有芑堂”,广邀宾朋、名人游黄山,使黄山知名度大大提高。又于万历年间重编黄山志,取名《黄海》,随撰随刻,至去世未完稿。

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