次韵南轩先生榕溪阁阁山谷所名也
绍圣用事臣,党与纷相樛。
当代几忠良,一朝咸黜幽。
太史坐直笔,愈黜名愈休。
消长关否泰,天意匪人谋。
累臣谁司城,独为景物留。
当时西复南,万里不停辀。
谁知百年定,欲起九京游。
积莽新陈迹,寒泉荐冰瓯。
想当千骑临,水木寒萧飕。
我公今伊傅,兹焉少夷犹。
炎方凋瘵余,公来今已瘳。
榕溪两甘棠,千载谁劣优。
太史后凋松,公如巨川舟。
当代几忠良,一朝咸黜幽。
太史坐直笔,愈黜名愈休。
消长关否泰,天意匪人谋。
累臣谁司城,独为景物留。
当时西复南,万里不停辀。
谁知百年定,欲起九京游。
积莽新陈迹,寒泉荐冰瓯。
想当千骑临,水木寒萧飕。
我公今伊傅,兹焉少夷犹。
炎方凋瘵余,公来今已瘳。
榕溪两甘棠,千载谁劣优。
太史后凋松,公如巨川舟。
诗意解析(由AI总结)
这首诗讲的是北宋绍圣年间政治斗争的故事,用榕溪阁这个景点为引子,表达了作者对忠臣气节的赞美和对历史兴衰的思考。
全诗可以分成三部分理解:
1. 历史背景(前八句) 写宋哲宗绍圣年间新党得势,把以苏轼、黄庭坚(号山谷)为代表的旧党大臣全部贬官。但史官(太史)坚持如实记录,这些忠臣虽然被贬,名声反而更响亮。说明历史公道自在人心,不是当权者能左右的。
2. 借景怀人(中间十二句) 通过描写榕溪阁周围的景物(积莽、寒泉),联想到当年黄庭坚被贬路过此地的场景。百年过去,历史已经给出公正评判,现在人们都怀念这位忠臣,就像怀念复活的古人(九京指墓地)。
3. 赞美当下(最后八句) 称赞现在的官员(我公)像古代贤相伊尹、傅说一样有作为,让南方贫困地区(炎方)恢复生机。把榕溪阁比作纪念好官的"甘棠",把坚持正义的史官比作不凋的青松,而现在的官员则像渡人的大船,继续着先贤的事业。
诗中巧妙运用对比手法: - 被贬的忠臣vs得势的奸臣 - 暂时的打压vs永恒的名声 - 过去的荒凉vs现在的复兴
通过一个普通景点,展现了历史对忠奸的最终评判,传递了"正义可能迟到但不会缺席"的信念。最后落脚到对当下清廉官员的期许,使怀古诗有了现实意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