诗意解析(由AI总结)
这首诗描绘了一座名为"三山先贤祠"的文化建筑落成时的场景,表达了人们对文化教育的重视和赞美。
前两句"填宿久旅奎,一朝开文治"意思是:长久以来这里一直默默无闻,如今终于迎来了文化教育的兴盛。"奎"指奎星,在古代象征文运。这里用拟人手法,说奎星在这里"久居",现在终于"开文治"了。
中间四句描写了祠堂周边的美景:人们在闽江边唱着春天的歌,看到水边的芹藻(水草)都觉得充满新意。林木亭台郁郁葱葱环绕着祠堂,新建的祠宫宏伟壮丽。这里用"芹藻"这个意象,既写实景,又暗喻文化新生(芹藻在古代常用来比喻学子)。
最后两句表达了作者的愿望:想要继续创作赞美学校的诗歌("泮宫"指古代学校),并且参与讨论家乡教育的发展。这体现了作者对文化教育事业的热忱。
整首诗语言清新自然,通过描绘祠堂美景,表达了人们对文化教育的向往和赞美。诗中"闽水春""林亭郁环"等意象生动优美,让读者仿佛身临其境,感受到文化建筑带来的新气象。
熊禾
熊禾(1247~1312年),字位辛,一字去非,号勿轩,晚号退斋。元初著名理学家、教育家。建阳崇泰里(今莒口乡)人,世居云谷鳌峰之阳熊墩。幼年颖慧,有志于濂、洛、关、闽之学。访朱熹门人辅广,拜其为师,游浙江,受业于刘敬堂,得朱熹晚年同黄干论学之要旨。登南宋咸淳十年(1274年)进士,受任汀州(今属福建)司户参军,颇有政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