诗意解析(由AI总结)
这首诗描绘了一幅春日西湖边游人如织的浪漫画卷,充满青春活力与江南风情。
前两句写春景撩人——新修的堤岸上杨柳随风斜摆,年轻人玩得尽兴根本不想回家。"肯还家"用俏皮的口吻,把游人贪恋春光的心理写得活灵活现。
中间四句像一组电影特写:少年们抛掷的珍珠弹丸在月光下闪闪发亮,姑娘们的春装比鲜花还要艳丽。这里用"光流月""色胜花"的夸张对比,突显出游人衣饰的华美。接着镜头转到芳草路上,帷帐遮挡的马车里并排坐着出游的佳人,这个"骑并"的细节特别有生活气息,让人仿佛看到古代版的"情侣自驾游"。
最后两句笔锋一转,突然传来采菱女的歌声。诗人用"若耶溪"(传说中西施浣纱的地方)作比,把现实的西湖与历史中的江南水乡联系起来,让整幅春游图顿时有了穿越时空的韵味。这个结尾就像突然响起的背景音乐,让热闹的画面多了几分空灵悠远。
全诗就像用文字拍摄的vlog:有blingbling的珠宝反光,有高饱和度的色彩对比,有帷帐后若隐若现的佳人,最后以清越的民歌收尾。诗人把春日游玩的快乐写得既奢侈又清新,让读者隔着千年都能闻到那个春天里杨柳、芳草和青春交织的气息。
吴兆
徽州府休宁人,字非熊。初喜为传奇曲。万历中游南京,与郑应尼作《白练裙》杂剧,讥嘲马湘兰。己而悔之,致力于诗,与曹学佺等结社,游武夷、匡庐、九华诸山,辑《金陵社集诗》。后出游广东,客死新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