白苧 怀何种芗丈

过眉山,驻鞭弭,怅怀遗老。
嶙嶙洒脱,尚忆高贤清貌。
记当筵、一篇镫赋赏音蚤。
对客彊挥毫,看下笔行行称好。
金华殿中,许著词人温峤。
不数佗、旧家王谢诸年少。
谁料。
韶光转眴,杖履萧条。
琴樽寂寞,残墨零缣都杳。
有玉树三株,父书能校。
烂羊都尉,说牧豕公卿,盈盈休道。
倘使先生,化鹤归来,相逢应笑。
贫贱依然,涉历风霜饱。

诗意解析(由AI总结)

这首词像一封穿越时空的怀念信,用充满画面感的语言讲述对一位已故长辈的追忆。

上阕开篇就像电影镜头:作者路过眉山停下马车,眼前浮现逝去长辈清瘦洒脱的形象。特别记得宴会上这位长辈即兴写《灯赋》的场景,挥毫泼墨间文采飞扬,连金华殿(代指朝廷)都认可他的才华,比那些贵族子弟更出色。这里用"温峤"(东晋名臣)作比,突出长辈的才情与风骨。

下阕情感转为深沉。感叹时光飞逝,长辈用过的琴和酒杯都已蒙尘,留下的墨宝也散失了。但欣慰的是他家有三棵"玉树"(比喻优秀后代)能继承学问。随后用"烂羊都尉"(讽刺虚职)和"牧猪公卿"(典出汉代公孙弘,指出身低微的官员)两个反差典故,暗讽当时官场。最后想象:如果长辈化作仙鹤归来,看到自己虽历尽贫寒却保持气节,定会欣慰一笑。

全词妙在三个层次: 1. 用"即兴作赋""挥毫"等动态场景让人物活起来 2. 通过琴樽蒙尘、墨宝散失等物象写时光无情 3. 结尾的"贫贱依然"与开头的"高贤清貌"呼应,展现精神传承

最打动人心的,是那种跨越生死的理解——即便生活困顿,只要守住风骨,就是对长辈最好的告慰。

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