诗意解析(由AI总结)
这首诗描绘了一场华丽夜宴的场景,充满了声色之美的享受和及时行乐的人生态度。
开篇用"杨花轻"形容舞女身姿轻盈,像春天的柳絮般柔美。她们吹奏的玉笙模仿凤凰悲鸣,声音哀婉动人。宴会场地点缀着如繁星般的华灯,清凉的园林夜宴更添风雅。
中间部分聚焦一位微醺的美人:酒至半酣时妆容更显明艳,宝钗挽起的发髻随着歌声摇曳生姿。这里通过特写镜头,让读者仿佛看到美人醉眼迷离、歌声婉转的生动画面。
最后三句点明主旨:在这美好夜晚,人人都希望主人尽兴醉酒,不必计较谁能真正得到主人欢心。表面是劝酒词,实则暗含人生苦短、及时行乐的思想。"万岁"一词并非真的祝愿长生,而是用夸张手法强调纵情欢乐的极致。
全诗像一部声色俱佳的微电影:先铺陈环境(华灯、夜苑),再聚焦人物(舞女、乐师、美人),最后以人生感慨收尾。诗人用"杨花""繁星""宝钗"等精致意象,营造出奢靡而梦幻的夜宴氛围,让读者感受到唐代贵族生活的奢华与短暂欢愉背后的虚无。
滕岑
滕岑(一一三七~一二二四),字元秀,严州建德(今浙江建德东北)人。高宗绍兴二十九年(一一五九)领乡荐,屡试进士不第。光宗绍熙元年(一一九○)特奏名,调徽州歙县尉。终母忧,再调温州平阳县丞,秩满监南岳庙。宁宗嘉定十七年卒,年八十八。有诗集,已佚。事见《桐江集》卷一《滕元秀诗集序》。滕岑诗,据《瀛奎律髓》、《永乐大典》等书所录,编为一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