凄凉犯·辛巳,一九四一年。予避兵海上四年矣,辛巳十月廿四日,日本飞机侵袭九龙,投掷炸弹,予受伤。夜半,日兵闯入。炮火中,倚声记事。用白石体

辞枝噤蚻。
苔衣槁、凄凉卧掩霜叶。
足跫绝岛,神游故国,雾山一发。
饥鸮啄月。
縠波起、银蟾影没。
倒苍天、天沈海立。
人在梦中活。
无那沧江夜,水击鹏风,血吹鲸渤。
小楼伏枕,飒商飙、压衾如铁。
角惨镫昏,倍愁我、伤鳞呴沫。
对哀蛩、有语欲说不敢说。

诗意解析(由AI总结)

这首词写于1941年香港沦陷时期,作者亲身经历了日军轰炸和入侵的恐怖场景。全词用凄凉的意象描绘战乱中的绝望与痛苦。

上阕以"噤蚻"(寒蝉)和"霜叶"起笔,用凋零的秋景暗示战火下的萧条。作者困在孤岛(香港),只能遥望故乡("雾山一发"像发丝般遥远的山影)。"饥鸮啄月"的诡异画面,配上被炸毁的波光月影,营造出末日般的氛围。"天沈海立"的颠倒世界,写出人在战火中如蝼蚁般苟活的荒诞。

下阕转入深夜场景。"水击鹏风"化用《庄子》典故,暗喻战争风暴的凶猛,"血吹鲸渤"直写海面被鲜血染红的惨状。躲在楼中的作者听着狂风("商飙")像铁块般压着被子,军号声("角惨")和昏暗灯光加深恐惧。"伤鳞呴沫"用受伤的鱼吐泡沫比喻自己欲言又止的悲愤,最后借秋虫的哀鸣,道出战乱中百姓不敢发声的压抑。

全词特色在于将古典意象(秋蝉、霜叶、鲲鹏)与现实战场景象(轰炸、鲜血、军号)融合,用传统词牌写现代苦难。特别是"天沈海立"的夸张描写,既符合词体传统,又生动表现了战争对世界的颠覆感。最后"不敢说"三字,道尽乱世中知识分子的无力与悲怆。

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