西堂与仲陶论诗
胡匠说松板,刨出女儿肤。
朱太话雏鸡,情亲儿不如。
西堂风雨夜,论诗足清娱。
“陶公有心人,外夷中郁纡。
玉溪通双井,西昆徒区区。
冬郎真男子,赤手捋虎须。
芬芳出悱恻,孤诣接三闾”。
此语谁能道,陈公我姊夫。
知真语亲切,有味同胡朱。
何时《诗论》就,剪烛更喁于。
朱太话雏鸡,情亲儿不如。
西堂风雨夜,论诗足清娱。
“陶公有心人,外夷中郁纡。
玉溪通双井,西昆徒区区。
冬郎真男子,赤手捋虎须。
芬芳出悱恻,孤诣接三闾”。
此语谁能道,陈公我姊夫。
知真语亲切,有味同胡朱。
何时《诗论》就,剪烛更喁于。
诗意解析(由AI总结)
这首诗讲的是两个人在西堂风雨夜里聊诗的场景,充满了生活气息和文人雅趣。我们可以分成几个部分来理解:
1. 开篇的比喻很接地气 用木匠刨松板露出细腻纹理,比喻写诗要打磨出真性情;用朱太太疼爱小鸡胜过亲儿子,比喻真正的好诗要投入深厚感情。这两个日常例子让抽象的诗歌理论变得鲜活有趣。
2. 夜话论诗的温馨画面 "西堂风雨夜"营造出围炉夜话的氛围,两人讨论诗歌是件快乐的事。说明诗歌不是高高在上的,而是朋友间真诚交流的纽带。
3. 点评诗人的独特视角 诗中提到几位历史诗人: - 陶渊明:表面平淡,内心有深沉情感 - 李商隐(玉溪):诗风华丽但内涵深刻 - 韩冬郎:像敢徒手抓虎须的勇士,写诗有胆识 - 屈原(三闾):追求极致美感的先驱 作者认为好诗要像这些人一样,既有真挚情感,又有创新勇气。
4. 结尾的生活味 最后提到陈公(可能是作者姐夫)能理解这些道理,期待将来继续讨论。就像开头木匠和朱太太的例子一样,把诗歌拉回生活场景,说明艺术源于生活又高于生活。
核心思想: 这首诗告诉我们,好诗不是华丽辞藻的堆砌,而要像匠人打磨木材、母亲呵护小鸡一样,投入真心实意。真正的诗人既要有陶渊明的真挚、李商隐的才情,也要有韩冬郎的胆识,最终像屈原那样追求艺术的极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