如此江山 其一 真逸堂观演西厢记长亭分别,用史达祖韵二首

华堂却是留髡处,赢得泼天狂兴。
好事无多,欢场有几,须识千秋俄顷。
萍踪不定。
听歌怨劳亭,落晖昏暝。
戏语莺莺,独眠曾否绣衾冷。
无端教我恨也,记牵衣执手,如醉难醒。
梦里江山,心头车马,何用当前人俊。
私情耿耿。
对红烛乌丝,倏然孤咏。
不解前因,何为离别永。

诗意解析(由AI总结)

这首词写的是在真逸堂看戏时,台上演《西厢记》"长亭分别"一折引发的感慨。全词用直白的现代语言来说,可以分成三个层次:

第一段(开头到"独眠曾否绣衾冷")写看戏时的场景和感受。词人坐在华丽的厅堂里看戏,这种场合本该是尽情享乐的,但他突然意识到:人生真正的快乐时光其实很少,就像浮萍一样漂泊不定。当听到戏中长亭送别的哀怨唱词时,夕阳西下的场景更添凄凉。他忍不住对着台上的崔莺莺发问:你独自睡觉时,被窝是不是很冷?这里用调侃的语气,其实暗含对剧中人物孤独处境的同情。

第二段("无端教我恨也"到"何用当前人俊")突然转入对往事的回忆。看戏时莫名勾起了词人的伤心事,想起曾经和爱人分别时,对方拉着自己的衣袖不肯放手,那种痛苦就像喝醉酒一样昏沉难受。现在回想起来,梦里都是当年一起走过的山水,心里还记挂着对方的车马踪迹。这些深藏的情感,比眼前看到的任何才子佳人都更真实可贵。

第三段("私情耿耿"到最后)写看戏后的孤独。戏散后,词人对着红烛和写满字的纸笺,突然感到无比孤独。他不明白为什么人生要有这么多离别,这种痛苦似乎永远没有尽头。最后两句像是自言自语:如果搞不懂前世因果,为什么今生总要承受永远的分离之苦呢?

整首词妙在把看戏、回忆和人生感悟自然融合。看《西厢记》的离别戏不是单纯娱乐,而是触发了词人自己的情感记忆。他用"被窝冷不冷"这种生活化的想象,把戏剧人物拉近到读者面前;又用"梦里江山"这样宏大的意象,把个人情感升华成普遍的人生体验。最打动人的是最后那种无解的困惑——明知人生聚散无常,却还是为每一次离别心痛不已。

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