貂裘换酒 赠吴伶杨秋伊六阕 其一
襆被江楼聚。任纷纷、南归燕队,北还鸿侣。樽酒倾谈吾愧老,心似摧秋凄雨。
复那有、春风娱汝。十万黄金邀寸眼,算欢场、买怨多伧父。
湘幛底,柘枝舞。
褰裳漫撷芳洲社。更雕镌、兰苕病翠,胭脂痴虎。倚笛吴山峰十二,城碧江青同妩。
写玉貌、明蟾三五。我读离骚卿读七,恨不逢、击节桓宣武。
抽佩剑,白虹吐。
诗意解析(由AI总结)
这首词是作者送给一位名叫杨秋伊的戏曲艺人的赠作,字里行间既有对艺人风采的赞美,也暗含了作者自己的人生感慨。
开篇描写一群艺人在江边小楼聚会,就像秋天南飞的燕子和北归的大雁一样来来往往。作者自嘲年纪大了,心情像被秋雨打湿般低落,已经没法像春风一样给年轻人带来欢乐。这里用"十万黄金邀寸眼"说欢场中挥金如土的人其实很粗俗,反衬出艺人表演的高雅——在湘绣帐幕下跳着精致的柽枝舞。
下半部分转向对艺人技艺的赞叹:他们像采摘芳草一样精心雕琢艺术,表演时如同病弱的翠鸟、痴态的老虎般动人。远处吴山的十二峰和江城的景色都为之增色,月光下的艺人容貌更显清丽。最后作者感慨:我读《离骚》你唱《七发》,可惜遇不到像东晋桓温那样懂艺术的知音,只能像古人一样拔剑抒怀,让剑气化作白虹。
全词通过对比欢场的庸俗与艺术的高雅,既赞美了艺人的才华,也表达了知音难觅的孤独。作者用秋雨、病鸟等意象暗喻自己的失意,而艺人的表演则成为浊世中的一抹亮色。
姚燮
姚燮(1805—1864)晚清文学家、画家。字梅伯,号复庄,又号大梅山民、上湖生、某伯、大某山民、复翁、复道人、野桥、东海生等,浙江镇海(今宁波北仑)人。道光举人,以著作教授终身。治学广涉经史、地理、释道、戏曲、小说。工诗画,尤善人物、梅花。著有《今乐考证》、《大梅山馆集》、《疏影楼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