八六子(1909年)

楚天低。
四围凝望,乡关何处都迷。
担一抹夕阳如画,遥遥数点秋山,衬湘水西。
蝉声又唱隋堤。
怎奈余音凄苦,无端触动愁思。
因想念,春阴乍晴天气,海棠初吐,牡丹开处,知他燕燕莺莺几许,花儿围定差池。
料归迟。
繁华万般那时。

诗意解析(由AI总结)

这首词写的是秋天傍晚的思乡之情,像一幅用文字勾勒的水墨画。

上片用"楚天低"开篇,一下子把读者拉入开阔却压抑的秋日黄昏。站在高处四望,故乡的方向都模糊难辨,就像被暮色吞没了。这里用"担"字很妙,把夕阳比作可以挑在肩头的画卷,远处秋山点缀着湘江,景色虽美却带着漂泊的孤独感。

下片从蝉鸣切入,隋堤(古运河堤岸)的蝉声本是无心的自然声响,却让游子想起春天家乡的热闹。作者用"燕燕莺莺"这样活泼的叠词,对比眼前秋天的冷清——那时海棠初开、牡丹怒放,蜂飞蝶舞围着花丛打转。可现在归期遥遥,只能想象着故乡"繁华万般"的盛景。

全词最动人处在于时空的交错:秋声中的游子,回忆着春日的故乡;眼前的冷清,对照记忆中的喧闹。这种时空错位把乡愁写得既具体又悠远,就像我们翻看旧照片时那种甜蜜又酸楚的感觉。最后"料归迟"三个字,道出了所有漂泊者共通的无奈。

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