天仙子 宿响泉寺(一九六三年)
夹路鸟啼迎且送。
点点岩花红似醒。
策筇闲步乐清游,盆苔径。
穿幽洞。
独自饱尝方外兴。
松籁满天泠可听。
澄澈古潭鳞弄影。
云深兰若寂无声,禅室静。
僧入定。
香鼎半温斜日暝。
点点岩花红似醒。
策筇闲步乐清游,盆苔径。
穿幽洞。
独自饱尝方外兴。
松籁满天泠可听。
澄澈古潭鳞弄影。
云深兰若寂无声,禅室静。
僧入定。
香鼎半温斜日暝。
诗意解析(由AI总结)
这首词写的是作者在响泉寺过夜时的所见所感,像一篇优美的游记日记。
上片写白天游玩的情景。开篇就用"鸟啼迎且送"把山路写活了,小鸟像在跟人打招呼。岩石缝里开的小红花特别精神,像刚睡醒一样鲜艳。作者拄着竹杖悠闲散步,穿过长满青苔的小路和幽深山洞,独自享受这种超脱世俗的快乐。这里用"方外兴"点出寺庙远离尘嚣的特点。
下片写傍晚寺庙的宁静。松涛声像天然的背景音乐,清澈的潭水里能看到鱼儿游动的影子。"云深兰若"四个字就勾勒出深山古寺的意境。禅房里安静得能听见香炉里香将尽的声音,僧人正在打坐入定,这时夕阳西斜,整个画面带着一种温暖的寂静美。
全词最妙的是动静结合的手法:鸟叫、鱼游是动,禅室、僧人是静;红花的鲜艳是动,古潭的澄澈是静。通过这种对比,既写出了大自然的生机,又表现了佛门的清净,让人仿佛身临其境。最后"香鼎半温斜日暝"这个细节特别传神,用香火的温度暗示时间流逝,夕阳与香火共同营造出安宁祥和的氛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