诗意解析(由AI总结)
这首诗描绘了一个温馨长寿的家庭场景,歌颂了亲情与孝道。我们可以从三个层面来理解:
1. 长寿之家的幸福画面 前四句像一张全家福:彭家祖先(彭铿是传说中活了八百岁的长寿象征)后代都长寿,兄弟俩虽已八十岁(八帙),但百岁老母亲依然健在。最妙的是"綵衣五世眼中孙"——老太太眼里能看到五代同堂的盛况,儿孙们穿着彩衣承欢膝下,就像传统故事里老莱子扮孩童逗父母开心的场景。
2. 社会对孝道的推崇 五六句透露这个家庭受到官方表彰:朝廷给老人发过福利(分帛),地方官(宪使)还来立过表彰牌坊。说明这种长寿和睦的家庭在当时是被当作模范的。
3. 诗人的人生感慨 最后两句笔锋一转,诗人联想到自己:他一生爱菊(可能暗指陶渊明式的隐逸),但此刻更触动的是"子欲养而亲不待"的遗憾。"春晖"化用"谁言寸草心,报得三春晖",表达即便想尽孝也可能没有机会的惆怅。
全诗妙在对比手法:先展现别人家其乐融融的长寿图景,最后反衬自己未能尽孝的遗憾。这种"别人团圆我独怅"的写法,比直接说教更让人感同身受,今天读来依然能引发共鸣。
吴存
(1257—1339)元鄱阳人,字仲退。私淑饶鲁之学。部使者劝以仕,不赴。仁宗延祐初,强起为本路学正,改宁国教授。后聘主本省乡试,寻卒。有《程朱传义折衷》、《月湾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