昭肃皇帝挽歌辞三首 其二

玉塞惊宵柝,金桥罢举烽。
始巢阿阁凤,旋驾鼎湖龙。
门咽通神鼓,楼凝警夜钟。
小臣观吉从,犹误欲东封。

诗意解析(由AI总结)

这首诗是唐代诗人李商隐为悼念唐武宗(昭肃皇帝)而作。全诗通过几个生动的画面,表达了对皇帝去世的哀思。

前两句"玉塞惊宵柝,金桥罢举烽"用边关的景象起兴:玉门关的夜间巡逻声突然中断,金桥上的烽火也不再点燃,暗示皇帝驾崩的消息传来,边境的军事活动都暂时停止了。

中间四句用典故写皇帝的去世:"阿阁凤"指贤明的君主,"鼎湖龙"用黄帝乘龙升天的典故,说皇帝刚刚展现明君风范就突然离世。"门咽通神鼓,楼凝警夜钟"描写宫中的鼓声钟声都变得低沉缓慢,整个皇宫笼罩在哀伤中。

最后两句写诗人的感受:作为臣子,原本还期待着跟随圣驾东封泰山(古代帝王的重要典礼),现在这个愿望却永远无法实现了。这里既有对皇帝早逝的惋惜,也暗含对自己政治抱负落空的伤感。

全诗最动人的地方在于:它没有直接说多么悲痛,而是通过边境、宫廷的各种细节变化,让读者感受到整个国家都因皇帝去世而陷入巨大的哀伤。特别是最后两句,从一个普通官员的个人遗憾角度,让这种哀思显得更加真实感人。

李商隐

李商隐(约813年-约858年),字义山,号玉溪(谿)生、樊南生,唐代著名诗人,祖籍河内(今河南省焦作市)沁阳,出生于郑州荥阳。他擅长诗歌写作,骈文文学价值也很高,是晚唐最出色的诗人之一,和杜牧合称“小李杜”,与温庭筠合称为“温李”,因诗文与同时期的段成式、温庭筠风格相近,且三人都在家族里排行第十六,故并称为“三十六体”。其诗构思新奇,风格秾丽,尤其是一些爱情诗和无题诗写得缠绵悱恻,优美动人,广为传诵。但部分诗歌过于隐晦迷离,难于索解,至有“诗家总爱西昆好,独恨无人作郑笺”之说。因处于牛李党争的夹缝之中,一生很不得志。死后葬于家乡沁阳(今河南焦作市沁阳与博爱县交界之处)。作品收录为《李义山诗集》。

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