山西行

山西健儿好身手,气如车轮胆如斗。
十五射猎少年场,戏格黄罴同拉朽。
二十竄名尺籍中,铁马追风快驰走。
臂弓腰箭了一生,只喜论攻不论守。
兵符夜半出辕门,将军令肃谁敢后。
自夸豪健天下无,誓为官家扫群丑。
蛮夷共事古来危,监军巧落胡人机。
黑山未靖黄河沸,胡尘倏忽连紫微。
长驱中州斥候绝,已闻饮马金明池。
种家猛将忠贯日,发上冲冠颐指挥。
主辱偷生事不武,壮士裂眦争相随。
东跨潼关达上国,城头夜插将军旗。
诸胡下马拜吾父,请成退舍才有期。
肉食谋国帝子质,勒兵不动护送之。
壮士束手猛将死,胡来侮人犹小儿。
明明二圣尧舜主,天翻地坼徒尔为。
天翻地坼徒尔为,北望血泪滂两颐。
真人中兴似光武,赤眉青犊折箠笞。
一呼夺击肯效死,风鹤尚信惊王师。
呜呼何为背征讨,红帕兜鍪半为盗。
东家昨夜虏小姑,西妇朝篷握刀笑。
锦衣玉食事奢侈,翠眉红颊资强暴。
黄屋今怀旰食忧,忍与豺狼活蓬藋。
时危宜尔悍且骄,侧耳试听哀痛诏。
五陵佳气自葱葱,为雪大雠安九庙。

诗意解析(由AI总结)

这首《山西行》用热血沸腾的笔调,讲述了一个山西勇士从少年英雄到壮志未酬的悲壮故事,同时揭露了当时朝廷腐败、外敌入侵的乱世景象。全诗像一部慷慨激昂的战争电影,我们可以分三部分来理解:

第一部分:英雄的成长史诗 开篇用"车轮般的气势""斗大的胆量"等夸张比喻,塑造了一个山西少年英雄的形象——他15岁就能赤手空拳斗黑熊,20岁成为铁骑快马的战士,一生只懂进攻不懂防守。这里用"戏格黄罴(轻松斗熊)""铁马追风"等动态描写,让人仿佛看到个意气风发的战神。

第二部分:理想与现实的碰撞 当英雄满怀"为朝廷扫平敌寇"的壮志出征时,剧情急转直下:监军(军队监督官)中了胡人奸计,敌军长驱直入连皇帝行宫(紫微)都沦陷。诗中"黑山未靖黄河沸"用自然景象比喻战乱,而"胡尘倏忽"强调敌人入侵之快。最讽刺的是,当种家猛将(指抗金名将种师道)准备死战时,朝廷却选择议和送人质,导致"壮士束手猛将死",英雄憋屈得像被小孩欺负。

第三部分:乱世的荒诞与悲愤 最后部分像一组蒙太奇镜头:外敌刚退,内乱又起。士兵们白天是军人,晚上变强盗("红帕兜鍪半为盗"),甚至出现抢掠妇女的暴行。而权贵们依旧"锦衣玉食",女子被迫成为玩物。结尾"为雪大雠安九庙"的呐喊,道出了诗人对国家重振的期盼。

全诗最震撼的是理想与现实的巨大反差:开篇的英雄有多耀眼,后期的憋屈就有多刺心。诗人用"天翻地坼徒尔为"的重复,强调这种无力感;而"北望血泪滂两颐"的细节,让悲愤具象化。通过个人命运折射国家危局,既有金戈铁马的壮美,又有针砭时弊的深刻,堪称宋代版的《觉醒年代》。

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