田家即事

蒲叶日已长,杏花日已滋。老农要看此,贵不违天时。
迎晨起饭牛,双驾耕东菑。蚯蚓土中出,田乌随我飞。
群合乱啄噪,嗷嗷如道饥。我心多恻隐,顾此两伤悲。
拨食与田乌,日暮空筐归。亲戚更相诮,我心终不移。

诗意解析(由AI总结)

这首诗描绘了一个老农的日常生活,展现了他对自然的敬畏和对生命的悲悯,读起来既朴实又感人。

开头四句写的是季节变化:蒲草叶子一天天变长,杏花也越开越茂盛。老农深知种地要顺应天时,不敢耽误农事。这里透露出农民对自然的深刻观察和尊重。

接下来四句是生动的劳动场景:天还没亮就起来喂牛,套上双牛去东边的田里耕种。地里蚯蚓翻动,田乌(一种鸟)跟在后面飞。这些细节让读者仿佛能看到清晨的田野,闻到泥土的气息,听到牛铃的声响。

中间四句突然转折:成群的鸟雀乱叫着啄食,饥饿的叫声像在诉苦。老农看着它们,心里很难过。这里用鸟的饥饿暗示了当时农民生活的艰辛,也展现了老农的善良本性。

最后六句最打动人:老农把自己的食物分给鸟雀,傍晚空着筐子回家。亲戚们都笑话他傻,但他始终不改变这种做法。这种"宁可自己饿肚子也要喂鸟"的选择,体现了超越功利的大爱,让一个淳朴、慈悲的农民形象跃然纸上。

全诗的魅力在于:用最平常的农事活动,写出了最不平凡的胸怀。老农对鸟的怜悯,其实是对所有生命的共情。诗人没有刻意说教,只是平静地讲述这个故事,却让人感受到人性中最温暖的光辉。

储光羲

储光羲(约706—763)唐代官员,润州延陵人,祖籍兖州。田园山水诗派代表诗人之一。开元十四年(726年)举进士,授冯翊县尉,转汜水、安宣、下邽等地县尉。因仕途失意,遂隐居终南山。后复出任太祝,世称储太祝,官至监察御史。安史之乱中,叛军攻陷长安,被俘,迫受伪职。乱平,自归朝廷请罪,被系下狱,有《狱中贻姚张薛李郑柳诸公》诗,后贬谪岭南。江南储氏多为光羲公后裔,尊称为“江南储氏之祖”。

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