桃文称辟恶,桑质表初生。宛转雕鞬际,依稀半月明。
遥弯落雁影,虚引怯猿声。徒切乌号思,攀龙遂不成。

诗意解析(由AI总结)

这首诗以"弓"为主题,通过生动的意象展现了弓箭的形制之美与象征意义。

前两句用桃木弓驱邪避灾、桑木弓象征新生的典故,暗示弓箭自古就承载着文化内涵。"宛转"二句描写弓身优美的弧度,像雕花箭袋般精致,弯曲如半月般明亮,用视觉形象展现工艺之美。

中间两句通过动态画面凸显弓箭威力:远处拉弓能射落飞雁,虚拉弓弦就让猿猴惊惶,一实一虚之间展现震慑力。最后笔锋一转,借"乌号"(良弓名)和"攀龙"(喻仕途)的典故,道出怀才不遇的感慨——纵有良弓般的才能,却未能实现抱负。

全诗就像一组电影镜头:先特写弓的材质与造型,再展现其威力,最后落在持弓人的落寞身影上。通过日常兵器,既写出器物之美,又暗含人才被埋没的永恒主题,这种以小见大的写法正是其动人之处。

李峤

李峤(644~713) ,唐代诗人。字巨山。赵州赞皇(今属河北)人。李峤对唐代律诗和歌行的发展有一定的作用与影响。他前与王勃、杨炯相接,又和杜审言、崔融、苏味道并称“文章四友”。

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