诗意解析(由AI总结)
这首词描绘了一个充满文人雅趣的秋日场景,核心是借"砚北花南合璧词"这个主题,展现文人墨客的诗意生活。
上阕用"百衲桐枝"比喻拼接而成的古琴,琴声如烟似雾在空中飘荡,带出"浅斟低唱"的闲适画面。"玉屑"指精致的词句,"金荃"暗喻温庭筠的词风,展现当时文人聚会时品评词作的雅致场景。
下阕转入怀念。"小长芦"指朱彝尊(号小长芦钓鱼师),"衍波笺"是古代名贵的信纸,这里暗指无人能继承朱彝尊的词风。最后三句笔锋一转,用拟人手法写荷花招手,邀请带着精美诗集(蕃锦)到湖船上去诵读,将文人雅集从室内延伸到自然中,充满灵动的生活情趣。
全词通过琴声、荷花、湖船等意象,把文人吟诗作赋、品茶听琴的闲适生活写得既风雅又生动。特别是结尾处荷花"招手"的拟人描写,让整首词突然活泼起来,展现了作者对诗意生活的向往。
吴锡麒
吴锡麒(1746~1818)清代文学家。字圣征,号谷人。钱塘(今浙江杭州)人。 乾隆四十年(1775)进士。曾为翰林院庶吉士,授编修。后两度充会试同考官,擢右赞善,入直上书房,转侍讲侍读,升国子监祭酒。他生性耿直,不趋权贵,但名著公卿间。在上书房时,与皇曾孙相处甚洽,成为莫逆之交,凡得一帖一画,必一起题跋,深受礼遇。后以亲老乞养归里。主讲扬州安定乐仪书院安定、爰山、云间等书院至终,时时注意提拔有才之士。