诗意解析(由AI总结)
这首诗描绘了一个清冷寂静的夜晚场景,通过简单朴实的语言传递出深沉的意境。
开篇"堂上寒风至"直接点明季节——寒冷的冬天来了,整个厅堂显得空荡冷清。"映窗唯有竹"说窗外只有竹子还在风中摇曳,栏杆边连一朵花都看不到,突显出冬日的萧瑟。
"碧瓦霜初重"写屋顶的青瓦上开始结厚厚的霜,"铜壶日易斜"用铜壶滴漏的影子变斜来表现时间流逝,这两句通过具体景物暗示夜越来越深、天越来越冷。
最后两句最有意思:诗人独自饮酒消磨长夜,不知不觉竟然喝到天亮。这里没有直接说孤独,但通过"尊罍延夜永"这个举杯独饮的画面,让人感受到一种淡淡的寂寞。而"不觉已朝霞"的意外发现,又给冷清的夜晚带来一丝温暖的曙光。
全诗就像一幅水墨画,用寒堂、孤竹、霜瓦、斜影这些简单的元素,勾勒出冬夜的静谧与时光的流逝。最打动人的是最后那个微醺的清晨时刻——原来最难熬的长夜,也会在专注某事时悄然过去。这种对时间流逝的细腻感受,正是这首诗最动人的地方。
傅察
傅察(1089—1126)字公晦,孟洲济源(今属河南)人,北宋中书侍郎傅尧俞重孙。端重有操,为文温丽,遇事若无所可否,非其意萃然不可犯。徽宗崇宁五年(1106)进士,蔡京欲妻以女,拒弗答。曾任青州司法参军、永平、淄川丞,太常博士,兵部、吏部员外郎。宣和七年(1125)冬,接伴金国贺正旦使,道逢金太子斡离不,令下拜,抗辩不屈而死,谥忠肃。事迹见《宋史·忠义本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