露华 夜中大雷雨,用碧山韵,明日清明节也

万花尽坼。
过廿四番风,绿遍山色。
夜雨作寒,遥想刺桐披拂。
梦中怒到阿香,湿透碧油窗格。
春浪软,城西半陂,定涨溪骨。
衰年到耳心恻。
算去日灾祥,愁动诗魄。
剩把翠蒿和露,晨起亲摘。
杜鹃又啭清明,一色水田秧出,天道远,铙歌甚时住得。

诗意解析(由AI总结)

好的,我会用通俗易懂的语言分析这首诗词。

这首诗词描述的是在一个大雷雨夜,即将迎来清明节的一种景象和心境。让我们分部分来理解:

首先,开篇的“万花尽坼。过廿四番风,绿遍山色”描述了春天的到来,花儿开始凋谢,经过春天的风吹拂,绿意盎然的山色映入眼帘。这是一种季节的转换,预示着春天的结束和夏天的开始。

接着,“夜雨作寒,遥想刺桐披拂”描绘了夜晚的寒冷和雷雨,作者想象着雷雨中桐树被风雨吹拂的情景。这里的“遥想”展示了作者对自然景象的向往和关注。

然后,“梦中怒到阿香,湿透碧油窗格”进一步描绘了夜晚的雷雨,雷声如同怒斥的声音,雨水湿透了窗户。这里的“阿香”可能是指雷神的别名,增添了神秘和神奇的氛围。

接下来,“春浪软,城西半陂,定涨溪骨”描绘了春天的河流,波浪轻柔,城边的溪流可能因此而涨水。这里表达了作者对自然变化的观察和感受。

在词的下片,“衰年到耳心恻”表达了作者人到中年,听到周围的变故内心感到恻隐。接下来的句子描述了作者对未来的忧虑和迷茫,“算去日灾祥,愁动诗魄”。

然后,“剩把翠蒿和露,晨起亲摘”描述了作者清晨露水中的劳作,可能是在田园里劳作或者采摘花朵。这里的“翠蒿”可能指的是一种农具或者花草。

最后,“杜鹃又啭清明,一色水田秧出”描绘了清明节的景象,杜鹃鸟在啼叫,水田里秧苗茁壮成长。这里的景象充满了生机和希望。而结尾的“天道远,铙歌甚时住得”则表达了作者对未来的期待和不安。

总的来说,这首诗词通过描绘自然景象和心境的变迁,表达了作者对时间的流转、生活的变迁以及未来的期待和忧虑。语言优美,意境深远。

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