送僧择栖游天台二首

身非居士常多病,心爱空王稍觉闲。
师问寄禅何处所,浙东青翠沃洲山。
金岭雪晴僧独归,水文霞彩衲禅衣。
可怜石室烧香夜,江月对心无是非。

诗意解析(由AI总结)

这首诗是唐代诗人刘得仁的作品,表达了诗人对僧人生活的向往和对禅宗精神的追求。让我们逐句解析这首诗,以现代语言来理解诗中的意味。

第一、二句

“身非居士常多病,心爱空王稍觉闲。” 诗人在说,自己虽然不是出家人,但常常身体多病,经常感到疲惫。而心向佛教信仰的人(空王指佛),在精神上会感到一丝轻松和自在。

第三、四句

“师问寄禅何处所,浙东青翠沃洲山。” 这里诗人想象自己遇到一个僧人,询问他居住在哪里,僧人回答说他住在浙江东部,那里山青水秀,是沃洲山。沃洲山是浙江有名的佛教圣地,诗人在想,僧人生活的环境是如此优美,使人向往。

第五、六句

“金岭雪晴僧独归,水文霞彩衲禅衣。” 天气放晴,雪后金岭格外明亮,僧人独自归返。他的衣物是用细密的水纹织成的禅衣,在霞光映照下显得十分美丽。这句诗描绘的是僧人归返时一幅宁静而美丽的画面。

第七、八句

“可怜石室烧香夜,江月对心无是非。” 夜晚时分,僧人会在石头房里烧香,面对着江边的明月,内心清净,没有是非之想。这表达了诗人对僧人禅修生活平静与纯粹的向往。

整体理解

整首诗通过对僧人生活的描绘,表达了诗人对宁静、纯粹生活的向往。诗中使用了优美宁静的画面,如雪后的金岭、江边的月色,以及僧人的禅修生活,构成了一幅和谐、宁静的画卷。诗人希望通过这些描绘,表达出自己对逃避世俗烦恼,追求精神上的纯净与自由的渴望。

鲍溶

鲍溶,字德源,生卒年、籍贯不详,元和四年进士,是中唐时期的重要诗人。晚唐诗人、诗论家张为著《诗人主客图》,尊鲍溶为“博解宏拔主”.将他与“广大教化主”白居易、“高古奥逸主”孟云卿、“清奇雅正主”李益、“清奇僻苦主”盂郊、“瑰奇美丽主”武元衡并列。为“六主”之一。宋代欧阳修、曾巩等对他的诗歌也颇为欣赏。

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