诗意解析(由AI总结)
这首诗描绘了一幅雨后初晴的江南亭台美景图,充满清新灵动的气息。
前两句写亭台环境:一场新雨把华亭洗得透亮,四面晴空下亭子像倚在翠绿屏风前。这里用"洗"字特别生动,让人仿佛看到雨水冲刷后亭子焕然一新的样子。
中间四句用两组对偶句展现细节:采莲姑娘粉嫩的脸庞与白鹭孤飞的身影形成对比,一个娇艳一个孤高;诗人敞开衣襟感受登仙般的快乐,靠着栏杆时又怀疑水中倒影太过青翠。这里"嫩脸"写人,"残星"写鸟,一近一远,一实一虚,很有画面感。
最后两句转到听觉:傍晚的横笛声格外动听,连深潭下的龙都时不时发出应和的吟啸。这个结尾把人间音乐和神话想象结合,给宁静的景色增添了奇幻色彩。
全诗就像一组移动的电影镜头:从大场景到人物特写,从视觉享受到听觉感受,最后用神话传说收尾,让普通的亭台景色变得仙气飘飘。诗人通过细腻观察,把雨后亭台的清爽、采莲女的娇美、白鹭的孤傲、水影的迷幻都写得活灵活现,读来令人神清气爽。
傅察
傅察(1089—1126)字公晦,孟洲济源(今属河南)人,北宋中书侍郎傅尧俞重孙。端重有操,为文温丽,遇事若无所可否,非其意萃然不可犯。徽宗崇宁五年(1106)进士,蔡京欲妻以女,拒弗答。曾任青州司法参军、永平、淄川丞,太常博士,兵部、吏部员外郎。宣和七年(1125)冬,接伴金国贺正旦使,道逢金太子斡离不,令下拜,抗辩不屈而死,谥忠肃。事迹见《宋史·忠义本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