诗意解析(由AI总结)
这首诗描绘了诗人听到百舌鸟叫声时的思乡之情,通过鸟儿的形象勾起了对家乡的怀念。
首联“百舌闻他郡,间关媚物华”写诗人在异乡听到百舌鸟的叫声,觉得它的鸣叫婉转动听,似乎在赞美当地的美好风光。“间关”形容鸟叫声的清脆悦耳,“媚物华”则赋予鸟儿一种灵性,仿佛它在主动展现自己的魅力。
颔联“敛形藏一叶,分响出千花”进一步描写百舌鸟的灵动:它藏身于树叶之间,只闻其声不见其形,但清脆的叫声却仿佛从千万朵花中传来。这两句生动展现了鸟儿的隐蔽性和声音的穿透力,也暗示诗人对家乡的思念虽不显露,却无处不在。
颈联“坐爱时褰幌,行藏或驻车”写诗人被鸟声吸引,无论是坐着还是行走,都会因鸟鸣而停下动作。“褰幌”指掀开帘子,想看清鸟儿的身影;“驻车”则是停下马车,静静聆听。这两句表现了诗人对鸟声的痴迷,也暗含他对家乡的眷恋——鸟鸣让他不由自主地停下脚步,陷入回忆。
尾联“不须应独感,三载已辞家”点明主题:诗人听到鸟鸣,不必刻意去感伤,因为自己已经离家三年,思乡之情早已深藏心底。这里的“不须”并非真的不需要感伤,而是说这种情感已经自然而然地流露,无需刻意触发。
整首诗语言清新自然,通过细腻的观察和生动的描写,将鸟儿的灵动与诗人的乡愁巧妙结合,既展现了自然之美,又抒发了深沉的情感。
梁锽
梁锽(音“皇”)。官执戟。唐玄宗天宝中人。《全唐诗》收录其诗十五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