诗意解析(由AI总结)
这首诗描绘了一个文人独处时的微妙心境,通过日常小场景折射出对现实的疏离感。
前两句"广离骚罢独支颐,万里江山座上归"展现了一个刚放下《离骚》的读书人:他手托下巴发呆,明明身在方寸之地的书桌前,思绪却已神游万里山河。这种身体与精神的割裂感,生动表现了文人特有的精神世界——肉体被困在现实,灵魂却能自由翱翔。
后两句笔锋一转,把镜头拉到现实细节:门外正发生着激烈冲突("蛮战触"),但沉浸在自己世界的主人公浑然不觉,只注意到满屋蚊子迎着光亮乱飞。这个戏剧性对比很有意思——外界的大事不如眼前飞舞的蚊子引人注目,既写出了专注思考时的忘我状态,也暗含对现实纷争的淡漠态度。
全诗妙在把深刻的出世情怀,用"托腮发呆""打蚊子"这些生活化场景轻松表达。蚊子与战争的并置尤其精妙:世人眼中的大事,在诗人看来可能就像烦人的蚊虫一样微不足道。这种举重若轻的写法,让抽象的思想变得可触可感,正是古典诗歌"以小见大"的典型表现。
饶节
饶节(1065~1129),宋代诗僧。字德操,一字次守,自号倚松道人、倚松老人,出家后法名如壁。江西临川人,江西诗派重要诗人。就学于吕希哲,与谢逸、汪革、谢薖并称为“江西诗派临川四才子”。其诗淳真朴实,华而不绮,陆游称其为当时诗僧第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