诗意解析(由AI总结)
这首诗描绘了洞庭湖畔一座高耸古楼的壮丽景色,以及诗人登楼远眺时的复杂情感。
前两句写古楼的气势:古老的庙宇像压在沙滩上的巨人,云雾中的高楼仿佛直插天际。用"压"字突出建筑的厚重感,"飞楼"则让人感觉楼阁轻盈欲飞,一重一轻的对比很有画面感。
中间四句是登楼看到的景象:往南看,群山模糊了楚越的边界;向西望,众水交汇分不清渝巴之地。这里用"迷""混"二字,既写实景的朦胧,也暗含地域界限的模糊。接着用神话意象:夜晚鲛人出没时风吹低野草,春雨中龙女归来打湿了花朵,给景色增添神秘色彩。
最后两句转向抒情:诗人北倚栏杆遥望京城,思念远方的老朋友,却不知他们此刻身在何处。"星槎"借用了乘仙筏登天的典故,表达对重逢的期盼,又带着些许惆怅。
全诗妙在将雄浑的自然景观与细腻的个人情感完美融合,既有"千峰""众水"的宏大视角,又有"风低草""雨湿花"的细微观察。最打动人的是结尾处那种站在天地之间的孤独感,和对友人的深切思念,让壮丽的景色都染上了人情味。
傅若金
傅若金(1303—1342) 字与砺,一字汝砺,元代新喻官塘(今江西新余市渝水区下村镇塘里村)人。少贫,学徒编席,受业范椁之门,游食百家,发愤读书,刻苦自学。后以布衣至京师,数日之间,词章传诵。虞集、揭傒斯称赏,以异才荐于朝廷。元顺帝三年(1335),傅若金奉命以参佐出使安南(今越南),当时情况复杂,若金应付自如,任务完成出色。安南馆宾以姬,若金却之去,并赋诗以言节操。欧阳玄赞其“以能诗名中国,以能使名远夷”。 归后任广州路学教授,年四十而卒。