南浦慢(庚辰)

鳏鳏遗目,恨绵绵,喊父未启儿唇。
廿载藤瓜秧断,今日哭馀温。
瞳里烽烟尘暗⑴,更青湖血海浸黄昏⑵。
正吴门抉目⑶,兴亡王寇,过眼尽烟云。
荷锸刘伶,多少个,紧随者,偏是我,来迟一刻对遗身。
伏日⑷生刍一束⑸,雪纷纷,万里烟吞荒坟。
不恨流年如梦,只恨梦无君。
直到精禽翼折,海山平,独有伍潮存。
杜血声吞,随月去,凝烟滴,泥中碧,年年恨冢泣孤魂。

诗意解析(由AI总结)

这首词以沉痛的笔触,表达了对逝去父亲的深切怀念,同时融入了对历史兴亡的感慨,情感真挚而复杂。

上阕开篇就令人揪心:父亲去世时,作者还是个不会说话的婴儿,只能睁着无助的眼睛,连一声"爸爸"都喊不出来。"廿载藤瓜秧断"用藤蔓和瓜秧比喻父子血脉相连的关系突然断裂,如今只能触摸父亲留下的余温痛哭。记忆中战火纷飞的景象("烽烟尘暗")与血染湖泊的惨状("青湖血海")交织,暗示父亲可能死于战乱。借用"吴门抉目"的典故(春秋时伍子胥含恨而死的故事),表达对历史更迭、正义难辨的悲愤。

下阕情感更加浓烈。作者自比"荷锸刘伶"(晋朝狂士刘伶,随时准备醉死后让人用铁锹埋了自己),说很多人都追随父亲而去,而自己却来迟一步,只能面对冰冷的遗体。在炎炎夏日("伏日")祭奠时,却感觉大雪纷飞,万里荒坟被烟雾笼罩,用强烈的反差烘托悲痛。"不恨流年如梦"两句直白有力:人生如梦不可怕,可怕的是梦里再也没有父亲。最后用精卫填海的神话,表达即使耗尽生命也难以平复的恨意,唯有像钱塘江潮("伍潮")一样永恒澎湃。杜鹃啼血、月光凝烟等意象,将无形之痛化作可见可感的画面。

全词最动人的是双重悲痛:既有个人失去至亲的锥心之痛,又饱含对时代动荡的控诉。把家国情怀与骨肉亲情紧密交织,让读者既看到一个儿子的眼泪,也听到一个时代幸存者的呐喊。那些超现实的意象(如夏日飞雪、月光滴血)不是炫技,而是极度悲痛下的真实心理感受——当人痛到极致时,眼中的世界确实会扭曲变形。

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