诗意解析(由AI总结)
这首诗描绘了一幅秋日野宿的宁静画面,充满了自然之美和淡淡的旅途思绪。
前两句写划船和停船:诗人划着小船逆流而上,秋风轻拂船桨;穿过树林时已是黄昏,把孤单的小船系在岸边。这里用"短棹""孤舟"暗示旅途的寂寞,但"秋风""落日"又给画面增添了诗意。
中间四句写心情变化:先是为远离喧嚣感到轻松愉快,但面对空旷的野外又莫名涌起乡愁。抬头看见大雁高飞入云,低头听到草丛里秋虫低语,这些景物既美丽又带着秋天的寂寥。诗人用"乍喜""翻疑"生动表现了心情的起伏,就像我们旅行时既享受自由,又会突然想家一样。
最后两句点题:诗人仿佛在对同行的朋友说,你看这里的景色多美啊,简直就是缩小版的"潇湘秋色"(潇湘是古诗中常出现的美丽秋景代称)。这个结尾把眼前的普通秋景升华了,让整首诗从写景变成了对自然之美的赞叹。
全诗就像用文字画的山水画:有动态的划船、静态的系舟,有远景的飞雁、近处的虫鸣,还有诗人微妙的心情变化。最妙的是最后把眼前景色比作"潇湘秋色",让普通场景有了不普通的意境,这正是古诗"以小见大"的魅力所在。
傅察
傅察(1089—1126)字公晦,孟洲济源(今属河南)人,北宋中书侍郎傅尧俞重孙。端重有操,为文温丽,遇事若无所可否,非其意萃然不可犯。徽宗崇宁五年(1106)进士,蔡京欲妻以女,拒弗答。曾任青州司法参军、永平、淄川丞,太常博士,兵部、吏部员外郎。宣和七年(1125)冬,接伴金国贺正旦使,道逢金太子斡离不,令下拜,抗辩不屈而死,谥忠肃。事迹见《宋史·忠义本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