蒋山法会瑞应诗应制作

宝地奉金仙,璇宫启梵筵。
真僧腾异域,开士唱三缘。
说法云成盖,谈经花雨天。
祥光凝彩绚,甘露泻珠圆。
天乐凭虚下,神灯彻夜悬。
胜因济妙筏,觉路指迷川。
秪树春光溢,灵山会俨然。
愿兹宏至化,皇运共千年。

诗意解析(由AI总结)

这首诗描绘了一场在蒋山(今南京紫金山)举行的盛大佛教法会,充满了神圣祥瑞的氛围。我们可以从以下几个角度来理解:

1. 场景描写 诗的开头就像电影镜头一样,先展示金碧辉煌的寺庙("宝地奉金仙"),接着打开经堂开始诵经("璇宫启梵筵")。这里用"金仙""璇宫"等词突出场所的庄严华贵。

2. 人物活动 诗中提到"真僧"(高僧)来自远方,"开士"(菩萨)讲述佛缘。最生动的画面是:高僧说法时头顶出现云朵般的华盖,讲经时天空像下雨般飘落花瓣,这些超自然的景象烘托出法会的神圣。

3. 神奇景象 诗人用了一系列奇幻描写:祥光像彩绸般闪耀,露水像珍珠般圆润,天上传来的音乐声,整夜不灭的神奇灯火。这些都在渲染法会非同寻常的宗教氛围。

4. 佛教寓意 后几句用比喻说明佛法的作用:像渡人的竹筏("妙筏")帮助解脱,为迷路者("迷川")指引方向。"秪树""灵山"都是佛教圣地,暗示这里就像佛国一样美好。

5. 美好祝愿 最后两句回归现实,表达对皇权巩固的祝福。这是应制诗(奉皇帝命令写的诗)常见的结尾方式,把宗教神圣与政治祝福结合起来。

全诗就像一幅金碧辉煌的宗教画卷,既有真实法会的热闹场面,又有想象中佛国世界的奇幻景象,最后落脚到对现实的美好祝愿,展现了明代宗教与皇权结合的特殊文化景观。

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