再和雪韵
司冬已穷造父力,寒机堕指晓犹织。
长安贵人金屋娇,琉璃屏下方偃息。
穿窗入幕儿女笑,唤作杨花元不识。
明珠照乘月午夜,秋水连云天一色。
翻缟新诗出退之,撒盐戏语欺安石。
一寒最怜东郭士,履穿踵决行不得。
自喜犹为孔子徒,且学颜渊食炊墨。
长安贵人金屋娇,琉璃屏下方偃息。
穿窗入幕儿女笑,唤作杨花元不识。
明珠照乘月午夜,秋水连云天一色。
翻缟新诗出退之,撒盐戏语欺安石。
一寒最怜东郭士,履穿踵决行不得。
自喜犹为孔子徒,且学颜渊食炊墨。
诗意解析(由AI总结)
这首诗描绘了寒冬景象,通过对比富贵与贫寒的不同生活状态,表达了作者对底层百姓的同情和自己安贫乐道的情怀。
前四句写富贵人家的冬日生活:冬天耗尽了大自然的能量(司冬已穷造父力),织布女工在严寒中冻得手指僵硬仍要劳作(寒机堕指晓犹织)。而长安的富贵人家却在华丽的琉璃屏风后安然休息(琉璃屏下方偃息)。
中间四句用生动的比喻描写飞雪:雪花穿过窗户飘进屋内,孩子们误以为是杨花(穿窗入幕儿女笑)。将雪比作明珠照亮夜空(明珠照乘月午夜),又像秋水与天空连成一片(秋水连云天一色)。这里引用了韩愈(退之)和谢安(安石)的典故,说自己的咏雪诗胜过前人。
最后四句笔锋一转,写贫寒之士的窘迫:最可怜的是东郭先生这样的贫士,鞋子破了都走不了路(履穿踵决行不得)。但作者以孔子门徒自居(自喜犹为孔子徒),像颜回一样甘于清贫(且学颜渊食炊墨),在艰苦环境中依然保持高尚情操。
全诗通过雪景的描写,展现了社会贫富差距,最后表明自己安贫乐道、坚守节操的人生态度。语言生动形象,用典自然,在描写自然景物中寄寓了深刻的社会关怀和个人志趣。
郑清之
郑清之(1176—1251)南宋大臣。初名燮,字德源、文叔,别号安晚,庆元道鄞县(今浙江宁波)人。嘉泰二年进士及第。历官光禄大夫,左、右丞相,太傅,卫国公(齐国公)等。淳祐末年,元兵大举侵宋,郑清之进十龟元吉箴劝帝励精图治,未能实施,而后退仕隐居,諡忠定,著有《安晚集》六十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