感时兼怀东北义军

国如桑叶虏如蚕,地许燕云未餍贪。
生处无归纥干雀,渡江何往汴京骖?
南风振旅孤难竞,北向称儿辱岂甘。
父老诸姑双泪眼,白山冰雪战场酣。

诗意解析(由AI总结)

这首《感时兼怀东北义军》的诗,是一首充满历史背景和现实情感的诗作。接下来,我将尝试用通俗的语言为您分析这首诗的精髓和魅力。

首先,从标题可以看出,这首诗是在感怀东北地区的义军,也就是在特定的历史时期,为保卫家园而战的英雄们。

1. “国如桑叶虏如蚕”:把国家和敌人的关系比喻成桑叶和蚕的关系。这里暗示国家虽然面临威胁,但仍有广大的领土和人民在坚守。可以理解为诗人对国家形势的忧虑和对领土完整的坚持。 2. “地许燕云未餍贪”:这句诗似乎在描述北方地区的战争态势,燕云之地尚未满足敌人的贪婪,意味着战争还在持续,形势严峻。 3. “生处无归纥干雀”:这里用纥干雀比喻生活在战争年代的人们,他们流离失所,无家可归。诗人用生动的比喻展现了战争给人民带来的苦难。 4. “渡江何往汴京骖”:涉及到历史上的地域变迁和战争策略。人们渡过江河,向汴京进发,是为了保卫家园,寻找新的希望。这里反映了诗人对战争的关注和人们的决心。 5. “南风振旅孤难竞”:描述了南方战场的战斗情况。在战争中,孤军奋战是艰难的。这句诗表达了诗人对战士们的同情和敬佩。 6. “北向称儿辱岂甘”:这里涉及到国家的尊严和荣誉。宁可战死沙场,也不愿忍受屈辱。诗人表达了对北方战士们的敬佩和对国家尊严的坚守。 7. “父老诸姑双泪眼”:描绘了战争中受苦的百姓,他们的眼泪反映了战争的残酷和对和平的渴望。 8. “白山冰雪战场酣”:描绘了严酷的战场环境,白山冰雪中的战斗更加激烈和悲壮。这里体现了战士们的英勇和决心。

整体来看,这首诗通过生动的比喻和描绘,展现了战争中的英勇与悲壮,表达了诗人对历史和现实的关注,以及对和平的渴望。同时,通过对东北义军的描绘,体现了对英雄们的敬佩和对国家尊严的坚守。

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