飞帛涧

我昔登此山,山中觇泉脉。
有涧如疋练,高挂倚天壁。
劈开万仞青,直走一痕碧。
炎天雪霰飞,晴日冰雹射。
今来值时旱,深山愆雨泽。
又开龙用壮,攫碎苍岩石。
此涧为壅塞,滴沥只微液。
无复旧时观,苔存水流迹。
时有松鼠来,就饮足局蹐。
风吹堕松花,鼠惊窜崖隙。
安得三日霖,复见泉百尺。
清夜对弹琴,山月照虚白。

诗意解析(由AI总结)

这首诗《飞帛涧》描绘了作者两次游览同一处山涧的不同感受,通过对比展现了自然的变化无常和生命的顽强。

第一次游览:壮丽奇观 - 开篇回忆过去看到的山涧美景:像一匹白练高挂悬崖,劈开青山,留下一道碧痕。 - 用夸张手法写水流之猛:夏天像飞雪,晴天像冰雹(其实是水花四溅的视觉比喻)。 - 这些描写让读者仿佛看到一条气势磅礴的山涧瀑布。

第二次游览:干旱萧条 - 这次遇到大旱,山涧几乎干涸:只剩苔藓上的水痕,细流如泪滴。 - 用拟人手法说"龙发怒抓碎岩石",暗喻干旱导致山体开裂。 - 松鼠小心翼翼喝水的细节特别生动:连松花掉落都能吓跑它,反衬环境之恶劣。

情感升华:渴望重生 - 结尾表达美好愿望:盼一场大雨让瀑布重现,在月下弹琴赏景。 - "虚白"二字很妙,既指月光,也暗含作者内心对纯净自然的向往。

核心魅力: 1. 强烈对比:用记忆中的壮观对比现实的凋零,让人自然产生环保意识。 2. 小细节见真情:写松鼠喝水的画面,比直接说"干旱"更打动人。 3. 留白艺术:最后不直接说"要保护环境",而是描绘理想画面,让读者自己体会。

就像我们手机里存的旅行照片:同一景点,雨季是网红瀑布,旱季成小水沟。诗人用文字拍了组"对比照",提醒我们珍惜自然资源。

峻德

清满洲正白旗人,纳兰氏,字克明,号慎斋。岁贡生,官户部笔帖式。乾隆间举鸿博未用。曾寓盘山天城寺,与水月庵僧以诗往还。有《云簃藏稿》、《使秦集》。

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