和方虚谷上南行十二首 其三 过南山

南山得宣平,名字可千载。世无死仙人,花瓢今定在。

家山有此逢,何必跨瀛海?下视白云衣,苍狗须臾改。

诗意解析(由AI总结)

这首诗讲的是作者路过南山时的感悟,充满对隐逸生活的向往和对世事无常的感叹。

前四句说南山因为隐士宣平而闻名千年,世上本就没有长生不死的仙人,但当年宣平用过的花瓢(可能是饮酒器具)应该还在。这里用"花瓢"这个具体物件,把虚无缥缈的传说变得真实可感。

后四句是作者的感慨:既然家乡就有这样的仙境(指南山),何必远渡重洋去求仙?低头看白云变幻,就像白衣转眼变成苍狗,暗喻世事无常。最妙的是"苍狗须臾改",用云朵变狗的形象比喻人生变幻,既生动又深刻。

全诗透露出一种"当下即是仙境"的智慧,告诉人们不必舍近求远,要珍惜眼前。同时用白云苍狗的意象,轻轻点出荣华富贵都是过眼云烟的道理,很有生活哲理。语言朴实但意境深远,读来让人会心一笑。

陈栎

(1252—1334)元徽州休宁人,字寿翁。学宗朱熹。宋亡,隐居著书。仁宗延祐初,乡试中选,不赴礼部试,教授于家。性孝友,刚正,动中礼法,与人交,不以势合,不以利迁。善诱学者,谆谆不倦。所居堂名定宇,学者称定宇先生,晚称东阜老人。有《尚书集传纂疏》、《历代通略》、《勤有堂随录》和《定宇集》。

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