有感 其二

太祝瞎无翳,仲车聋有灵。
海澄何日见,世议皱眉听。
烽火通龙国,楼船断鲒亭。
黄头方选壮,鸡肋愧刘伶。

诗意解析(由AI总结)

这首诗表达了作者对当时社会现实的忧虑和无奈,用了一系列生动的比喻和典故来传达情感。

前两句"太祝瞎无翳,仲车聋有灵"用两个历史人物作对比:太祝(古代掌管祭祀的官员)明明眼睛没毛病却装作看不见,仲车(东汉隐士)虽然耳朵聋但心里明白。这里讽刺有些人故意装糊涂,而真正清醒的人反而被当作异类。

中间四句描绘了一幅动荡的社会图景:作者渴望看到"海澄"(太平盛世)却不知何时能实现,只能皱眉听着世人的各种议论。"烽火"和"楼船"暗示战事不断,水陆交通都被阻断,社会秩序混乱。

最后两句用典故表达矛盾心理:"黄头"指代年轻力壮的士兵正在被征召入伍,而作者却像爱喝酒的刘伶一样,面对这个乱世,感觉自己就像"鸡肋"(食之无味弃之可惜),既无力改变现状,又无法完全置身事外。

全诗通过鲜明的对比和生动的意象,展现了一个知识分子在乱世中的苦闷与彷徨:既看透了社会的黑暗,又找不到出路;既想保持清醒,又不得不面对现实的无奈。这种复杂矛盾的心理状态,正是这首诗最打动人心的地方。

郑珍

(1806—1864)贵州遵义人,字子尹,号柴翁。道光十七年举人,选荔波县训导。咸丰间告归。同治初补江苏知县,未行而卒。学宗许郑,精通文字音韵之学,熟悉古代宫室冠服制度。有《礼仪私笺》、《轮舆私笺》、《说文新附考》、《巢经巢经说》、《巢经巢集》等。

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