诗意解析(由AI总结)
这首诗描绘了农民因雨水充足而欢欣鼓舞的场景,表达了作者作为地方官员对百姓生活的关切和谦逊态度。
全诗分为三个层次: 1. 开头六句用朴实语言勾勒出一幅"喜雨图":夏季庄稼因雨水长得青翠,秋田也容易耕种,农民不再担心收成问题。这种喜悦从农家蔓延到全国各地,展现雨水对农业社会的重要性。
2. 中间两句笔锋一转,作者自谦地说自己才能不足,作为巡抚没能给百姓带来更多恩惠。这种自我反省体现出古代清官的责任意识。
3. 最后两句升华主题,作者不求政绩,只希望年年风调雨顺、百姓安居乐业,自己就能安心回京复命。这种"功成不必在我"的境界,展现了传统士大夫"民本思想"的可贵。
艺术特色上,全诗语言通俗如白话,通过"苗青青""容易耕"等生活化描写,让读者直观感受到农民的喜悦。从具体农事写到宏大愿景,层层递进,最后落在个人情怀上,情感真挚动人。诗中既有对自然力量的赞美,也包含对民生疾苦的关怀,是古代官员体恤民情的生动写照。
于谦
于谦(1398年5月13日-1457年2月16日),字廷益,号节庵,官至少保,世称于少保。汉族,明朝浙江承宣布政使司杭州钱塘县人。因参与平定汉王朱高煦谋反有功,得到明宣宗器重,担任明朝山西河南巡抚。明英宗时期,因得罪王振下狱,后释放,起为兵部侍郎。土木之变后英宗被俘,郕王朱祁钰监国,擢兵部尚书。于谦力排南迁之议,决策守京师,与诸大臣请郕王即位。瓦剌兵逼京师,督战,击退之。论功加封少保,总督军务,终迫也先遣使议和,使英宗得归。天顺元年因“谋逆”罪被冤杀。谥曰忠肃。有《于忠肃集》。于谦与岳飞、张煌言并称“西湖三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