婆侯戏韵效宫体寄侍御梁仲玉
东粤古扬州,新年竞冶游。月规麋作镜,人叠綵为楼。
百花装宝树,万舞杂名讴。逐电骄花马,垂星服幰牛。
穗石神羊观,坡山古渡头。结友皆无忌,邀欢尽莫愁。
倾国复倾城,千金一笑轻。逢场先作戏,遇酒辄忘酲。
翠袖衔恩割,鱼肠任侠行。面粉分何晏,眉山蹙长卿。
书裙邀大令,捉麈倩宁馨。鲛镫连海市,鳖岳擎天起。
熏愁苏合香,洒醉蔷蘼水。琵琶弹木鱼,锦瑟传香蚁。
鬼面饰丹铅,仙袂飘纨绮。三条鞚似云,九陌平如纸。
宵分兴转酣,车马更骖驔。跳丸挥玉剑,走索上烟岚。
降龙还伏虎,狰狞百兽舞。巴蛇蜕象骼,神鲲振鹏羽。
天门斩鬼伯,地狱降魔主。幻人出化城,天梯灭金炬。
玉兔媵灵娥,游鹿胎仙女。歘讶泰山倾,流观沧海竖。
鸟兽亡其曹,鱼龙相嘘乳。官山神珥蛇,府水王驱雨。
争看火树回,莫惜玉山颓。尧蓂初满荚,舜琯乍飞灰。
风吹长乐漏,花落寿阳梅。北斗低秦岭,东星上汉台。
王孙游未返,公子讵归来。并辔元宵马,同心长命杯。
民谣歌乐只,圣寿赞康哉。独有供驴令,难容司马才。
诗意解析(由AI总结)
这首诗描绘了古代广东地区(东粤古扬州)新年时的热闹场景,充满了民俗风情和神话色彩。全诗用绚丽的画面和生动的比喻,展现了一场盛大狂欢。
核心内容分析:
1. 节日狂欢图景 - 开篇点明地点和时间(广东新年),人们盛装出游,用彩绸搭建楼台,树上挂满装饰,歌舞杂技轮番上演。诗中提到"逐电骄花马"(赛马)、"走索上烟岚"(走钢丝)等表演,还有"鬼面饰丹铅"(戴面具)、"仙袂飘纨绮"(穿华服)的装扮,宛如一场古代嘉年华。
2. 神话与现实交织 - 诗中融入大量神话元素:神羊观、巴蛇(巨蛇)、神鲲(大鱼变鹏鸟)、斩鬼伯等传说形象,与现实的灯火(鲛镫)、假山(鳖岳)相映成趣。这些描写既增添了奇幻色彩,也反映了民间信仰。
3. 纵情享乐的氛围 - "逢场先作戏,遇酒辄忘酲"写人们及时行乐,"莫惜玉山颓"指醉酒也不在乎。通过"倾国倾城""千金一笑"等典故,强调欢乐无度的氛围。
4. 时间流转的暗示 - 结尾用"尧蓂初满荚"(日历翻页)、"花落寿阳梅"(梅花凋谢)等自然现象,暗示狂欢终将结束。最后两句突然转折,提到"供驴令"(可能指琐碎公务)与"司马才"(怀才不遇者),在热闹中透出一丝对现实的讽喻。
艺术特色: - 画面感极强:像电影镜头般切换场景,从地面表演到"天梯灭金炬"的空中奇观。 - 动静结合:既有"跳丸挥玉剑"的激烈动作,也有"玉兔媵灵娥"的静谧神话。 - 对比手法:极尽繁华的描写与结尾的冷峻形成反差,留下思考空间。
现代理解: 这首诗像一篇古代"春节纪实报道",用夸张手法记录民俗活动,同时暗藏对社会现象的观察。其中纵情狂欢的场面,与今天节日庆典的本质并无二致,而结尾的转折提醒人们:热闹背后总有被忽视的角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