失题
思乐芳林,言采其菊。
衡薄遵涂,中原有菽。
登彼修峦,在林寤宿。
彷佛佳人,清颜如玉。(一章)
予美亡此,谁为适道。
容与俟之,玄发方皓。
踯躅山阿,玩此芳草。
愿餐其颖,庶以遗老。(二章)
亹亹嘉时,飘忽弃予。
有瞻逝深,永叹潜浒。
登愿扶桑,抑结飞晷。
伊人匪存,遗芳孰与。(三章)
精气为物,或降或升。
徂落攸往,神奇有登。
死生为徒,存亡曷胜。
谓予不信,遗籍有徵。(四章)
闲居外物,静言乐幽。
绳枢增结,瓮牖绸缪。
和神当春,清节为秋。
天地则尔,户庭已悠。(五章)
嗟我怀人,悠悠其潜。
念昔先烈,有怀所钦。
骇情玩世,当允南金。
琼辉邈矣,谁适为心。
明发兴言,慷慨芳林(○本集二。《诗纪》二十七。)。(六章)
衡薄遵涂,中原有菽。
登彼修峦,在林寤宿。
彷佛佳人,清颜如玉。(一章)
予美亡此,谁为适道。
容与俟之,玄发方皓。
踯躅山阿,玩此芳草。
愿餐其颖,庶以遗老。(二章)
亹亹嘉时,飘忽弃予。
有瞻逝深,永叹潜浒。
登愿扶桑,抑结飞晷。
伊人匪存,遗芳孰与。(三章)
精气为物,或降或升。
徂落攸往,神奇有登。
死生为徒,存亡曷胜。
谓予不信,遗籍有徵。(四章)
闲居外物,静言乐幽。
绳枢增结,瓮牖绸缪。
和神当春,清节为秋。
天地则尔,户庭已悠。(五章)
嗟我怀人,悠悠其潜。
念昔先烈,有怀所钦。
骇情玩世,当允南金。
琼辉邈矣,谁适为心。
明发兴言,慷慨芳林(○本集二。《诗纪》二十七。)。(六章)
诗意解析(由AI总结)
这首《失题》诗通过六个章节,层层递进地表达了诗人对逝去美好人事的追忆与人生哲思。全诗以"芳林采菊"的闲适画面开篇,却暗藏深沉情感,我们可以这样理解:
第一章像一幅动态画卷:诗人在芬芳树林中漫步采菊,沿着小路穿过草丛,发现田野里长满豆苗。登上高山,在林中过夜时,仿佛看见如玉般清透的佳人。这里用"清颜如玉"的幻影,暗示对美好人事的怀念。
第二章直接点明思念:诗人痛惜"我爱的美好已经逝去",无人再能与他同行。他徘徊山间与芳草为伴,甚至想吞食草穗,只为留住逝去的时光。这种"吃草留春"的想象,生动展现对逝去美好的执着。
第三章感叹时光残酷:美好的时光突然抛弃诗人而去,就像太阳沉入深水。他想攀住太阳(扶桑)停留光阴,但思念的人已不在,只留下记忆的芬芳。这里用"飞晷"(飞驰的日影)表达时光流逝的无力感。
第四章转入哲学思考:诗人认为人的精气化为万物,生死只是形态转换。他用"死生为徒"比喻生死如同邻居串门,并引用古籍佐证这种超脱的生死观,展现对生命规律的坦然接受。
第五章描写隐居生活:诗人用"绳枢""瓮牖"(草绳门轴、破瓮做窗)这些简陋的生活细节,反衬精神世界的丰盈。在春秋更替中,他感悟到天地永恒而人生短暂,户庭虽小却心游天地。
第六章升华主题:诗人将个人思念扩展到对先贤的追慕,用"南金"(南方精金)比喻高尚品格。最后"慷慨芳林"与开篇呼应,但此时的芳林已不仅是实景,更承载着对一切美好人事的追忆。
全诗最动人的是三层转折:从采菊的闲情→到痛失所爱的悲怆→最终升华为对生死、永恒的哲思。就像一个人从具体的生活场景出发,逐渐走入更广阔的精神世界,最终获得某种释然。诗中"吃草留春""攀住太阳"这些奇特意象,让抽象的情感变得鲜活可感,这正是古典诗歌"用具体写抽象"的智慧。
陆云
陆云(262年-303年),字士龙,吴郡吴县(今江苏苏州)人,西晋官员、文学家,东吴丞相陆逊之孙,大司马陆抗第五子。与其兄陆机合称“二陆”,曾任清河内史,故世称“陆清河”。陆云少聪颖,六岁即能文,被荐举时才十六岁。后陆云任吴王司马晏的郎中令,直言敢谏,经常批评吴王弊政,颇受司马晏礼遇,先后曾任尚书郎、侍御史,太子中舍人、中书侍郎、清河内史等职。陆机死于“八王之乱”而被夷三族后,陆云也为之牵连入狱。尽管许多人上疏司马颖请求不要株连陆云,但他最终还是遇害了。时年四十二岁,无子,生有二女。由门生故吏迎葬于清河。