诗意解析(由AI总结)
这首诗用大白话讲了一个很现实的道理:钱让人心变歪,社会不公平。
开头说有人为了蝇头小利就争得脸红脖子粗("分毫擘眼诤")。接着用买卖东西打比方:别人卖东西他就拼命压价("他卖抑遣贱"),自己卖东西却漫天要价("自买即高擎")。这种双标行为暴露了人心没有公平秤("心里无平等"),做事全看对自己有没有好处。
最讽刺的是,明明户籍上写着普通老百姓("名帖是百姓"),却因为钱的问题不肯为国家出力("不肯远征行")。最后两句点破:不是这些人有多厉害,纯粹是被铜钱("方孔兄"指铜钱中间的方孔)控制了。
全诗像一面照妖镜,照出了金钱社会里人心的扭曲:对别人锱铢必较,对自己利益至上,连基本的社会责任都抛在脑后。诗人用市井买卖的场景和口语化的表达,让读者看到钱权交易如何腐蚀普通人的良知,到今天依然发人深省。
王梵志
卫州黎阳人。约唐初数十年间在世。幼时家境尚殷富,多读诗书,曾有妻室儿女,中年后家业败落,遂皈信佛教。晚况萧条,享年逾七十。喜作诗宣弘佛理,劝诫世人,多用村言俚语,唐时民间流传颇广。有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