秋庭贻马九

伊昔好观国,自乡西入秦。往复万馀里,相逢皆众人。
大君幸东岳,世哲扈时巡。予亦从此去,闲居清洛滨。
稍稍寒木直,彩彩阳华新。迭宕孔文举,风流石季伦。
妙年一相得,白首定相亲。重此虚宾馆,欢言冬及春。
哲兄盛文史,出入驰高轨。令德本同人,深心重知己。
绛衣朝圣主,纱帐延才子。伯淮与季江,清濬各孤峙。
群芳趋泛爱,万物通情理。而我信空虚,提携过杞梓。
夫君美声德,直道期终始。孰谓忽离居,优游郑东里。
东里近王城,山连路亦平。何言相去远,闲言独凄清。
万里鸿雁度,四邻砧杵鸣。其如久离别,重以霜风惊。

诗意解析(由AI总结)

这首诗是唐代诗人储光羲写给友人马九的赠别之作,通过回忆过往、描写当下和展望未来,展现了深厚的友情和人生感悟。

1. 人生轨迹的回顾 诗人开篇回忆自己年轻时热衷游历,从家乡向西到长安("西入秦"),跋涉万里见过形形色色的人。后来随皇帝东巡("幸东岳"指封禅泰山),最终选择在洛阳("清洛滨")隐居。这里用"寒木直"比喻自己如冬日树木般挺立坚守,"阳华新"则暗指友人如春日花朵般光彩照人。

2. 友情的珍贵 诗中用两个历史人物比喻友情:孔融(孔文举)的豪放不羁,石崇(石季伦)的风流雅趣,暗示他们一见如故的默契。"白首定相亲"直接道出"要做一辈子朋友"的心愿。在洛阳同住的日子里,他们冬天围炉夜话直到春天,虚设的宾馆因友情变得温暖。

3. 对友人的赞美 后段集中赞美马九:他学识渊博("盛文史"),品德高尚("令德本同人"),像伯淮、季江这些历史名士一样出众。诗人自谦是"空虚"之人,却得到马九的提携,用"杞梓"(优质木材)比喻自己受友人栽培。

4. 离别的感伤 最后转到现实离别:虽然马九去的郑东里离洛阳不远,但感觉像隔了万里。听到大雁南飞、邻居捣衣声这些秋天典型声响,更添孤寂。"霜风惊"三字尤为传神,既是写实景的寒风,也暗示人生际遇的无常。

全诗亮点 - 用季节变化暗喻人生阶段(春华秋实) - 历史典故用得自然,如孔融、石崇等故事让现代读者也能感受到"他们是很酷的人" - 真挚的友情描写跨越时空,容易引发共鸣 - 结尾的秋景描写画面感强,无声胜有声地表达离愁

诗人通过个人经历告诉我们:人生路上会遇到很多人,但真正的友谊能超越时间空间,即使分离也会彼此牵挂。这种情感在今天依然能打动人心。

储光羲

储光羲(约706—763)唐代官员,润州延陵人,祖籍兖州。田园山水诗派代表诗人之一。开元十四年(726年)举进士,授冯翊县尉,转汜水、安宣、下邽等地县尉。因仕途失意,遂隐居终南山。后复出任太祝,世称储太祝,官至监察御史。安史之乱中,叛军攻陷长安,被俘,迫受伪职。乱平,自归朝廷请罪,被系下狱,有《狱中贻姚张薛李郑柳诸公》诗,后贬谪岭南。江南储氏多为光羲公后裔,尊称为“江南储氏之祖”。

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