水口曲

渔舟入暮来,沙色净如洗。
泼泼白鸬鹚,衔鱼没水底。

诗意解析(由AI总结)

这首小诗描绘了一幅宁静生动的渔村暮色图,用最简练的笔触勾勒出四个动态画面:

1. 时间与空间的巧妙安排 "渔舟入暮来"五个字就交代了时间(傍晚)、地点(水边)和人物(渔民)。像电影开场镜头,先给观众一个整体氛围——劳作一天的渔船正缓缓归来。

2. 色彩对比的视觉美 "沙色净如洗"用比喻呈现雨后沙滩的清爽,浅色沙滩与暗下来的天色形成明暗对比,为后续画面提供了干净的背景板。

3. 拟声词的生命力 "泼泼"这个象声词让鸬鹚拍打翅膀的声音跃然纸上,比直接写"鸬鹚飞过"生动十倍。读者仿佛能听见水花溅起的声音。

4. 点睛的动态特写 最后镜头突然聚焦到鸬鹚捕鱼的瞬间:"衔鱼没水底",像按下快门捕捉到的精彩一瞬。一个"没"字既写鸬鹚扎猛子的敏捷,又暗含鱼儿被捕获的结局。

全诗妙在看似随意记录的日常片段,实则暗藏视听结合的艺术: - 听觉上:有船桨划水声、鸬鹚扑翅声 - 视觉上:由远及近的渔船、干净的沙滩、白羽水鸟、银鳞鱼儿 - 动静结合:暮色的静与鸬鹚捕鱼的动形成反差

这种不加修饰的白描手法,反而让读者像站在岸边亲眼目睹般真实,感受到渔村傍晚既安宁又充满生机的独特韵味。

朱长春

朱长春(1511-?)字大复,浙江乌程人,万历十一年(1583)进士,历常熟阳信等知县,官刑部主事。著有《朱大复诗集》。

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