山西行
十五射猎少年场,戏格黄罴同拉朽。
二十窜名尺籍中,铁马追风快驰走。
臂弓腰箭了一生,只喜论攻不论守。
兵符夜半出辕门,将军令肃谁敢后。
自誇豪健(四库本作杰)天下无,誓为官家扫群丑。
蛮夷共事古来危,监军巧落他人机。
黑山未靖黄河沸,边尘倏忽连紫微。
长驱中州斥候绝,已闻饮马金明池。
种家猛将忠贯日,发上冲冠颐指挥。
主辱偷生事不武,壮士裂眦争相随。
东跨潼关达上国,城头夜插将军旗。
诸军下马拜吾父,请成退舍才有期。
肉食谋国帝子质,勒兵不动护送之。
壮士束手猛将死,敌来侮人犹小儿。
明明二圣尧舜主,天翻地坼徒尔为。
天翻地坼徒尔为,北望血泪滂两颐。
真人中兴似光武,赤眉青犊折箠笞。
一呼奋击肯效死,风鹤尚信惊王师。
呜呼何为背征讨,红帕(自注:莫辖切。)兜鍪半为盗。
东家昨夜虏小姑,西妇朝逢握刀笑。
锦衣玉食事奢侈,翠眉红颊资彊暴。
黄屋今怀旰食忧,忍与豺狼活蓬藋。
时危宜尔悍且骄,侧耳试听哀痛诏。
五陵佳气自葱葱,为雪大雠安九庙。
诗意解析(由AI总结)
这首诗描绘了山西勇士的英勇形象和家国情怀,同时揭露了朝廷腐败、外敌入侵的乱世悲剧,最后寄托了对国家复兴的希望。
第一部分:山西勇士的豪迈形象 开篇用生动的比喻刻画山西勇士的气魄——"气如车轮胆如斗",他们从小练就本领,十五岁能猎杀熊罴,二十岁从军后骑着铁马疾驰,一生擅长进攻不善防守。夜半接到军令时,他们毫不犹豫冲锋陷阵,豪言要"为朝廷扫平敌寇"。
第二部分:朝廷失策与山河破碎 笔锋一转,指出朝廷犯下致命错误:派不懂军事的监军胡乱指挥,导致边防崩溃。敌人长驱直入,连都城金明池都沦陷。虽然有种家将领忠勇抵抗,但朝廷却苟且偷生,最终猛将战死、壮士被俘。诗人痛心质问:明明有贤明的皇帝,为何还会天翻地覆?
第三部分:乱世中的扭曲人性 在国破家亡的背景下,原本保家卫国的战士沦为强盗("红帕兜鍪半为盗"),他们抢劫妇女、奢侈享乐。而真正的敌人("豺狼")却在逍遥法外。诗人用"东家虏小姑,西妇握刀笑"这样具象的画面,展现道德崩坏的乱世图景。
第四部分:悲愤中的希望 结尾处,诗人强忍泪水呼唤"真人"(明君)出现,像汉光武帝平定叛乱那样重整山河。最后两句"五陵佳气自葱葱"暗示王朝气数未尽,只要铭记血仇、重整宗庙,就还有复兴的希望。
诗词魅力 1. 形象对比强烈:勇士的英姿与朝廷的懦弱、战士的初心与堕落后的暴行形成尖锐对比。 2. 叙事如画卷:从个人武艺到国家兴亡,层层展开,像看一部悲壮的战争史诗。 3. 情感真挚浓烈:字里行间能感受到诗人捶胸顿足的痛,比如重复"天翻地覆徒尔为",像在仰天呐喊。 4. 警示意义深刻:通过宋朝靖康之变的教训(诗中"二圣"指被俘的宋徽宗、钦宗),警示后人:腐败和用人不当会亡国。
这首诗像一面镜子,既照见热血男儿的肝胆,也照出乱世中的人性沉浮,至今读来仍令人心潮澎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