伯兄自山中来夜话山居之胜因忆去秋省兄未及十日而别诗以志感得二十韵
地本烟霞窟,兄为巢许伦。
百年歌帝力,十亩乐天真。
抱阜宜营室,还汀许结邻。
绿回芳草长,黛染远峰匀。
社鼓乌江庙(居与乌江项王庙相近),灵旗牛渚津。
山川馀质朴,习俗尚清淳。
野老嬉游共,村翁来往频。
藤萝阴漏月,桑柘影随身。
美酒盈杯劝,良苗几棱新。
饧箫花外市,牧笛雨中春。
幸免家人谪,偏馀稚子亲。
摊书消永夜,高枕卧清晨。
自著潜夫论,宁辞原宪贫。
昨秋过故里,留我住弥旬。
薜荔依门巷,蒹葭变水滨。
圆沙知雁聚,曲港见鸥驯。
蟹簖缘溪富,鱼罾罥树均。
嘉肴仍速舅,肥牡定娱宾。
愿得长相倚,须完未了因。
寄声劳扰客,此是武陵人。
百年歌帝力,十亩乐天真。
抱阜宜营室,还汀许结邻。
绿回芳草长,黛染远峰匀。
社鼓乌江庙(居与乌江项王庙相近),灵旗牛渚津。
山川馀质朴,习俗尚清淳。
野老嬉游共,村翁来往频。
藤萝阴漏月,桑柘影随身。
美酒盈杯劝,良苗几棱新。
饧箫花外市,牧笛雨中春。
幸免家人谪,偏馀稚子亲。
摊书消永夜,高枕卧清晨。
自著潜夫论,宁辞原宪贫。
昨秋过故里,留我住弥旬。
薜荔依门巷,蒹葭变水滨。
圆沙知雁聚,曲港见鸥驯。
蟹簖缘溪富,鱼罾罥树均。
嘉肴仍速舅,肥牡定娱宾。
愿得长相倚,须完未了因。
寄声劳扰客,此是武陵人。
诗意解析(由AI总结)
这首诗描述了诗人的兄长山居生活的美好情景,通过细腻的描写展现了自然风光和淳朴民风,同时也表达了对兄长的思念之情。下面我来逐段分析这首诗的精髓和魅力:
开篇:兄长的山居生活
“地本烟霞窟,兄为巢许伦。百年歌帝力,十亩乐天真。” 开头两句描绘了兄长的山居生活,仿佛生活在一个充满烟霞的洞窟中。兄长如同古代的巢父和许由,追求自然的清高生活。接着提到兄长的生活环境,虽然地小人少,但依然能够乐观地面对,“百年歌帝力,十亩乐天真”展现了兄长的自在与满足。山居环境的美好
“抱阜宜营室,还汀许结邻。绿回芳草长,黛染远峰匀。社鼓乌江庙,灵旗牛渚津。” 诗人描述了山居环境的优美,山峦环绕,绿草丰茂,远峰如黛。还提到附近的庙宇和渡口,显示生活在这里的人们接近自然,生活节奏缓慢而宁静。民风淳朴
“山川馀质朴,习俗尚清淳。野老嬉游共,村翁来往频。” 山川保存着原始的质朴,居民的习俗也保持了淳朴和传统的味道。村民之间的互动频繁,展现了人与人之间深厚的联系和淳朴的风情。日常生活
“藤萝阴漏月,桑柘影随身。美酒盈杯劝,良苗几棱新。” 白天,藤萝的阴影下人们闲适地享受着月光;晚上,桑树和柘树的树影陪伴着人们。在这样的环境中,人们用美酒互相劝饮,良苗新长,展现了生活的美好与希望。乡村生活的乐趣
“饧箫花外市,牧笛雨中春。” 集市上吹着饧箫,春雨中牧童吹着牧笛,这些乡村生活的画面充满了诗情画意,让人感受到生活的乐趣。与兄长的分离与思念
“幸免家人谪,偏馀稚子亲。摊书消永夜,高枕卧清晨。” 尽管兄长离开时没有让家人受罚,诗人仍感到遗憾。夜晚,摊开书本消磨时光,早晨枕着书籍醒来,表达了诗人的珍惜和思念之情。自身的生活态度
“自著潜夫论,宁辞原宪贫。” 诗人提到自己也像古代的原宪一样,虽然贫穷但依然坚持自己的信念,追求内心的满足。去年的相聚
“昨秋过故里,留我住弥旬。薜荔依门巷,蒹葭变水滨。” 去年秋天拜访家乡,兄长留诗人住了十天。薜荔依附在门楼上,水边蒹葭改变了模样,诗人在回忆中感受到兄长对他深厚的情感。山居生活的富饶
“圆沙知雁聚,曲港见鸥驯。蟹簖缘溪富,鱼罾罥树均。” 山居生活并不贫瘠,曲港处可见驯服的鸥鸟,溪边养蟹丰富,鱼网挂于树上,显得生活富足而和谐。对兄长的祝福
“嘉肴仍速舅,肥牡定娱宾。愿得长相倚,须完未了因。” 诗人希望兄长能够享受到美味菜肴,邀请亲友来家作乐。他希望兄长能够长久地留在这里,享受美好,完成未完成的心愿。最后的寄语
“寄声劳扰客,此是武陵人。” 最后诗人提醒忙碌奔波的旅人,这里就是他心中的“武陵桃源”,表达了美好生活的向往和对兄长山居生活的深深怀念。整首诗通过细腻的描写和生动的意象,展现了山居生活的美好与诗人的内心感受,同时也流露出对兄长的深深思念。
吴敬梓
吴敬梓(1701—1754年),字敏轩,一字文木,号粒民,清朝最伟大的小说家之一。汉族,安徽省全椒人。因家有“文木山房”,所以晚年自称“文木老人”,又因自家乡安徽全椒移至江苏南京秦淮河畔,故又称“秦淮寓客”(现存吴敬梓手写《兰亭序》中盖有印章:“全椒吴敬梓号粒民印”)。后卒于客中。著有《文木山房诗文集》十二卷(今存四卷)、《文木山房诗说》七卷(今存四十三则)、小说《儒林外史》。