暮钟

落日行人断,深秋暝雨残。
一声烟树外,千里暮山寒。
倦鸟方知止,哀猿冷未安。
萧萧风叶下,时有野僧还。

诗意解析(由AI总结)

这首诗描绘了一幅深秋傍晚的萧瑟画面,通过几个简单却富有意境的镜头,传递出孤独、寂寥的情感。

开头两句写落日时分,路上已经没有行人,深秋的冷雨也快停了。这里用"断"和"残"两个字,既写实又带着情绪,让人感受到一种孤寂的氛围。

中间四句是诗的核心。"一声烟树外"可能是钟声,也可能是鸟鸣,从远处的树林传来,衬托出四周的寂静。"千里暮山寒"用夸张的手法,让读者感受到秋意的蔓延。倦鸟归巢、哀猿不安的描写,既是写实,也暗喻着诗人内心的疲惫与孤寂。

最后两句写风吹落叶的声音中,偶尔能看到僧人归来的身影。这个结尾很巧妙,既保持了整首诗的寂寥基调,又通过"野僧"这个形象带来一丝超脱尘世的感觉。

整首诗就像一组电影镜头:从空无一人的小路,到远处传来的声音,再到倦鸟归巢的特写,最后定格在落叶中独行的僧人。诗人没有直接抒情,但通过这些画面,让读者自然感受到深秋的寒意和内心的孤寂。这种含蓄的表达方式,正是古典诗词的魅力所在。

边元鼎

边元鼎(约公元1165年前后在世)字德举,丰州(治今内蒙古呼和浩特白塔镇)人,状元边贯道第三子。生卒年均不详,约金世宗大定五年前后在世。十岁能诗,资禀疏俊,诗文有高意,多有佳句为人传诵,为时辈所不及。与兄元勋、元恕俱有时名,号“三边”。天德三年(1151)进士,以事停铨。世宗即位,张浩表荐供奉翰林,出为邢州幕官。复坐诬累,遂不复仕。

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