诗意解析(由AI总结)
这首诗描绘了一个小农阶级的生活场景,反映了当时社会的一些矛盾和问题。让我们来逐句分析:
1. 父耕原上田,子斸山下荒。 - 这两句描述了父子俩在不同的地方耕作。父亲在平原上耕田,儿子则在山上开垦荒地。这反映了农耕社会中,人们为了生存和开创新的生活空间,不断努力和探索的精神。
2. 六月禾未秀,官家已修仓。 - 这两句揭示了一个社会问题。尽管农民们辛苦耕作,六月份庄稼还没成熟,但官府已经开始修建粮仓了。这说明官府的特权和不合理的赋税制度,他们先从农民手中收缴粮食,再进行储存,而农民却因为没收成而面临饥饿。这也反映了当时社会的贫富差距和官府的剥削行为。
整首诗通过描述父子俩辛勤耕作与官府提前收粮的对比,反映了农民生活的艰辛以及社会不公的现实,表达了诗人对农民的同情和对社会现状的不满。
聂夷中
聂夷中 [唐](约公元八七一年前后在世),字坦之,唐末诗人,其籍贯有河东(今山西运城)人,河南(今河南洛阳)人两种历史记载。生卒年、生平均不详,约公元八七零年前后在世。咸通十二年(871)登第,官华阴尉。到任时,除琴书外,身无余物。其诗语言朴实,辞浅意哀。不少诗作对封建统治阶级对人民的残酷剥削进行了深刻揭露,对广大田家农户的疾苦则寄予极为深切的同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