秋虫
一气动芒沕,鸣虫应清商。
天机发天籁,托彼恐与螀。
凄然起秋声,感我彻肺肠。
幽思不自识,远兴来何方。
至音有如此,始晤韶与章。
风霜入凄断,月露皆悲凉。
天地有声乐,呻吟委寒荒。
尔非丝竹奏,那得登君堂。
天机发天籁,托彼恐与螀。
凄然起秋声,感我彻肺肠。
幽思不自识,远兴来何方。
至音有如此,始晤韶与章。
风霜入凄断,月露皆悲凉。
天地有声乐,呻吟委寒荒。
尔非丝竹奏,那得登君堂。
诗意解析(由AI总结)
这首诗描绘了秋虫鸣叫引发的深沉感慨,通过自然之声触发人生思考,充满哲理和艺术感染力。
开篇用"一气动芒沕"形容秋意渐浓时,各种秋虫(蟋蟀、寒蝉等)开始合奏清冷的秋声。诗人认为这是大自然最本真的音乐,比人工的丝竹乐器更触动人心。虫鸣让他感到"凄然",这种声音直接穿透肺腑,唤起莫名的忧思。
中间部分诗人展开思考:如此天然的音律,让他突然理解了古代圣王创作的《韶》乐(传说中舜帝时的完美音乐)。在风霜渐冷的季节,连月光和露水都带着悲凉。天地本身就是最好的音乐家,只是把最动人的旋律都寄托在了这些不起眼的秋虫身上。
结尾处诗人感叹:秋虫的鸣唱虽然质朴,但正因不是刻意演奏的宫廷音乐,反而更显珍贵。这种来自民间的自然之声,比那些刻意雕琢的雅乐更能打动人心。全诗通过秋虫这个小意象,表达了艺术贵在自然真挚的深刻道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