诗意解析(由AI总结)
这首诗描绘了一幅江南水乡的雨后黄昏图景,充满宁静的禅意和淡淡的哀愁。
前两句"治平寺南湖翠昏,柳枝茭叶见滩痕"像用淡墨勾画:黄昏时分,治平寺南边的湖水泛着青翠的暗色,柳条和茭白叶子间露出被雨水冲刷过的滩涂痕迹。这里用"翠昏"这个新奇的搭配,既写湖水颜色,又暗示天色将晚,画面顿时活了起来。
后两句"楞伽不管无情雨,一夜吹花落范村"最有意思:寺庙里的佛经(楞伽经)哪会在意无情的风雨呢?可这一夜风雨,却把花瓣都吹落到范村去了。诗人用"不管"二字,把佛经拟人化,看似说佛经超然物外,实则暗含对落花的怜惜。特别是最后"范村"这个具体地名,让整幅画面突然有了真实感,仿佛能看见花瓣飘落在某个江南小村的屋檐下。
全诗妙在"无情雨"与"吹花落"的对比:大自然的变化从不在意人间情感,但人却会为这一地落花触动心弦。这种对生命短暂的感伤,被包裹在江南雨景的清新画面里,显得格外含蓄动人。
钱载
钱载(1708—1793),字坤一,号萚石,又号匏尊,晚号万松居士、百幅老人,秀水(今浙江嘉兴)人,清朝官吏、诗人、书画家。乾隆十七年进士,改庶吉士,散馆授编修,后授内阁学士兼礼部侍郎,上书房行走,《四库全书》总纂,山东学政。官至二品,而家道清贫,晚年卖画为生。工诗文精画,善水墨,尤工兰竹,著有《石斋诗文集》。为乾嘉年间“秀水派”的代表诗人。